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6,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枣栗
栗烈
战栗
楖栗
栗栗
栗棘
觱栗
黄栗留
榛栗
栗主
柿栗
栗玉
寒栗
栗子
缜栗
《漢語大詞典》:枣栗(棗栗)
(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战国策·燕策一:“南有 碣石 、 雁门 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於民,此所谓天府也。”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既至 安邑 ,御服穿敝,惟以枣栗为食。”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仪礼·士昏礼:“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贾公彦 疏:“枣栗,取其早自谨敬。”国语·鲁语上:“夫妇贄不过枣栗,以告虔也。” 韦昭 注:“枣,取蚤起,栗,取敬肃。”
《國語辭典》:栗烈  拼音:lì liè
寒冷。《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宋。范成大 思佛亭晓望诗:「栗烈刚风刮病眸,登临何啻缓千忧。」也作「慄冽」。
分類:凛冽严寒
《國語辭典》:战慄(戰慄)  拼音:zhàn lì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晋。羊祜 让开府表:「智力不可强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慄,以荣为忧。」《三国演义》第三回:「厉声问:『天子何在?』帝战慄不能言。」也作「颤慄」。
《漢語大詞典》:楖栗
亦作“ 楖櫪 ”。 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 唐 贾岛 《送空公往金州》诗:“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宋 陆游 《小园》诗:“倦就盘陀坐,闲拈楖栗行。”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鸣凤曲〉韵》:“遮眼开经卷,蒙头坏衲衣……震风威,横担楖栗万山归。” 清 溥畹 《虎丘访卖花老人》诗:“缓携楖栗访山家,一路斜阳五色霞。” 清 恽敬 《子惠府君逸事》:“ 郑痴菴 常与先府君过从……为人頎长白须冉,擕楖櫪杖,有出尘之表。”
《國語辭典》:栗栗  拼音:lì lì
1.众多的样子。《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栗栗。」
2.恐惧戒慎的样子。《汉书。卷九。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懔懔栗栗,若坠若覆。」
《骈字类编》:栗棘
宋 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 其二十六 金刚圈子栗棘蓬,解透横行四天下。
《漢語大詞典》:觱栗
(1).即觱篥。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一日公召 陶 同游,问及往日芦管之事……其管絶微,每於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乃为诗寄之,有云:‘风紧黄云新觱栗,月明青草旧琵琶。’”参见“ 觱篥 ”。
(2).筝的一种。长离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音乐·筝:“《类山》:长离,筝名。 武夷山 谢英妃 抚长离。又长离一云觱栗。”
(3). 宋 时对道士的俗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优语:“内宴日,参军四筵张乐,胥辈请僉文书,参军怒曰:‘我方听觱栗,可少缓。’请至三四,其答如前。胥击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坏了。’盖是俗呼黄冠为觱栗也。”
分類:觱篥道士
《國語辭典》:觱篥  拼音:bì lì
乐器名,吹管乐器。胡人吹奏的一种木管乐器。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全长七寸,状似胡笳而九孔,其声甚悲。也称为「悲栗」、「悲篥」、「悲慄」、「筚篥」、「觱栗」、「笳管」。
《漢語大詞典》:黄栗留
亦作“黄鸝留”。 即黄鹂。“黄鸟于飞” 三国 吴 陆玑 疏:“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当葚熟时,来在桑间。故里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应是应节趋时之鸟。” 宋 王安石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黄鹂》:“古诗云:‘黄栗留鸣桑椹美。’黄鸝既鸣,则桑椹垂熟,正合京师节候。”参见“ 黄鸝 ”。
分類:黄鹂
《國語辭典》:黄鹂(黃鸝)  拼音:huáng lí
黄莺的别名。参见「黄莺」条。唐。杜甫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漢語大詞典》:榛栗
即榛栗。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润,樼栗罅发。” 李善 注:“榛与樼同。”
《漢語大詞典》:栗主
古代练祭所立的神主。用栗木做成,故称“栗主”。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公羊传·文公二年》:“虞主用桑,练主用栗。”旧唐书·礼仪志六:“ 东都 太庙,不合置木主,谨按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重作栗主,则埋桑主。” 清 龚自珍 《臣里》:“臣窥之,食不忘瞽宗之牲,坐不忘栗主之祝。”
分類:神主
《骈字类编》:柿栗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二 岭脚置锥留结屋,尽驱柿栗上山颠。
《骈字类编》:栗玉
砚史成州栗玉砚理坚色如栗不甚著墨为器甚佳
《漢語大詞典》:寒栗
见“ 寒慄 ”。
分類:寒栗
《國語辭典》:栗子  拼音:lì zi
板栗的别名。参见「板栗」条。
《國語辭典》:栗爆  拼音:lì bào
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打头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栗爆!」也作「栗暴」。
《漢語大詞典》:缜栗(縝栗)
细致坚实。 明 李东阳 《同年祭傅文穆公文》:“公之性行,縝栗温纯。” 清 费锡璜 汉诗总说十四:“ 周 诗歛约之至,縝栗之至,惟 汉 诗尚存此气味。”
分類:细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