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18,分10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云树
红树
树色
芳树
庭树
树影
树杪
碧树
树下
竹树
嘉树
种树
树阴
春树
树头
《漢語大詞典》:云树(雲樹)
(1).云和树。 南朝 梁 刘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维 《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 明 刘基 《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
(2).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戴望舒 《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
(3).比喻朋友阔别远隔。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明 高启 《读周记室〈荆南集〉》诗:“生别犹疑不再逢, 楚 天云树隔重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雄举动:“但念 吴 头 楚 尾,云树为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众天将天兵﹞依依敬别,因吟以劝慰之:‘离别深情世罕抛,关心云树及河桥。’”参见“ 云树之思 ”。
《漢語大詞典》:云树之思(雲樹之思)
杜甫 《春日忆李白》:“ 渭 北春天树, 江 东日暮云。”后用“云树之思”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数载阔别,常怀云树之思;今日邂逅相逢,快何如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与兄上次握别,弹指三年,不胜云树之思。”
《國語辭典》:红树(紅樹)  拼音:hóng shù
植物名。红树科红树属,常绿乔木。叶对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花单生或两朵并生于叶腋,萼裂片十至十四枚,暗红色,花瓣与萼片同数。果倒圆锥形,胎生,胚轴圆柱形,长十五至二十五公分。根部有气根,伸入地下为支柱根,乃构成红树林的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滨。
《漢語大詞典》:树色(樹色)
树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暉。”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鐘声带夕阳。”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题》套曲:“千巖万井,见树色江光,须臾龙变云蒸,出岫无心。”
分類:树木景色
《國語辭典》:芳树(芳樹)  拼音:fāng shù
花木。《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三》:「芳树垂绿叶,清云自逶迤。」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骈字类编》:庭树(庭树)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
唐 阎宽 古意 庭树发华滋,瑶草复葳蕤。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唐 戴叔伦 白苧词 东风吹花落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 秋风引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 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唐 姚合 闲居遣怀十首 其四 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唐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 忆雪 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
唐 张乔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 百四十年庭树老,如今重得见诗人。
《韵府拾遗 遇韵》:唐书崔宁传宁子荛为陕虢观察使简侻不晓事但以器韵自高委政厮竖不恤人疾苦或诉旱者指庭树示之曰柯叶尚尔何旱为即搒笞之
《漢語大詞典》:树影(樹影)
树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 黄牛峡 静滩声转, 白马江 寒树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三:“ 翔鸞阁 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卷上:“寒风淅沥山无数,树影参差月未斜。”
《國語辭典》:树杪(樹杪)  拼音:shù miǎo
树的末梢。唐。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六翮飞身,争投栖于树杪。」也作「树梢」。
分類:树梢
《國語辭典》:碧树(碧樹)  拼音:bì shù
1.玉树。《淮南子。地形》:「碧树、瑶树在其北。」汉。高诱。注:「碧,青玉也。」《文选。鲍照。芜城赋》:「琁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
2.枝叶茂密的长青树。《列子。汤问》:「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唐。许浑 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诗:「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骈字类编》:树下(树下)
南北朝 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四 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
唐 苏颋 景龙观送裴士曹 池傍坐客穿丛筱,树下游人扫落花。
唐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唐 马戴 送僧二首 其二 龛中破衲自持行,树下禅床坐一生。
唐 马戴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 树下孤石坐,草间微有霜。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其四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馀。
元 陈樵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二 招隐岩 谁来树下看云坐,半入人间作燕飞。
金 李俊民 蚁战图 其二 树下老人观物化,梦魂应不到南柯。
分类:树下
《骈字类编》:竹树(竹树)
唐 祖咏 家园夜坐寄郭微 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四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唐 张籍 三原李氏园宴集 高怀有馀兴,竹树芳且鲜。
唐 姚合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唐 薛能 春雨 利物乾坤内,并风竹树间。
唐 方干 山井 滟滟湿光凌竹树,寥寥清气袭衣襟。
唐 方干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唐 杜荀鹤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 其一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宋 苏轼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宋 陈造 呈赵帅 今朝河面吹细痕,竹树不声人骏奔。掣铃一笑话畴昔,便有乐事酬佳辰。
元 陈樵 石楼草庐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元 王逢 园馆杂书二首 其一 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漢語大詞典》:嘉树(嘉樹)
(1).佳树;美树。左传·昭公二年:“既享,宴于 季 氏,有嘉树焉, 宣子 誉之。”《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华堂对嘉树,帘廡含晓清。”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十:“赤日流金,嘉树之阴。”
(2).菜名。《吕氏春秋·本味》:“ 餘瞀 之南, 南极 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
分類:嘉树菜名
《漢語大詞典》:种树(種樹)
(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國語辭典》:树阴(樹陰)  拼音:shù yī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回:「见那绿树阴中,百姓家的小孩子,三五成群的牵著牛。」《红楼梦》第七一回:「行至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来。」也作「树荫」。
分類:树阴
《國語辭典》:树荫(樹蔭)  拼音:shù yì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如:「夏日午后,总有三、五个老人搬张椅子,在树荫下乘凉閒谈。」也作「树阴」。
《骈字类编》:春树(春树)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唐 王维 听宫莺 春树绕宫墙,宫莺啭曙光。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唐 白居易 洛中春游呈诸亲友 春树花珠颗,春塘水曲尘。
唐 章八元 题慈恩寺塔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唐 王涯 闺人赠远五首 其二 妆成对春树,不语泪千行。
唐 鲍溶 东高峰 东亭最高峙,春树绕山腰。
唐 李群玉 仙明洲口号 长爱沙洲水竹居,暮江春树绿阴初。
唐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 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唐 皎然 偶然五首 其四 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
《漢語大詞典》:树头(樹頭)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分類: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