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列树
木拱
礧砢
白木
断木
刊木
禁树
寒柯
林丛
根干
赭山
叆叆
芽蘖
多心
树荫
《漢語大詞典》:列树(列樹)
(1).成列的树木。国语·周语中:“道无列树。” 韦昭 注:“列树以表道,且为城守之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凤皇在列树,騏驎在郊藪。” 魏 王粲 《杂诗》:“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2).谓成行地种植。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汉 东方朔 《七谏·乱》:“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国语辞典》:木拱  拼音:mù gǒng
墓前的树木已成拱抱,比喻时日已久。《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分类:树木时日
《漢語大詞典》:礧砢
亦作“礌砢”。
(1).树木多节。亦喻人才卓越。晋书·庾敳传:“目 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二九:“﹝ 洋县 开明寺 ﹞中植古柏八株,根节礧砢。”
(2).众多委积貌。 唐 陆龟蒙 《太湖石》诗:“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礧砢包蠃蚌,淋漓錮铅锡。” 清 魏源 《太室南溪逍遥谷诗》序:“怪石礧砢万状,与水争奇,排奡之极,渐入澄泓。”
(3).形容心地光明,举止洒脱。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 楚 之有 江 、 汉 、 衡 、 巫 ,山磅礴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简谅,有礧砢倜儻之概,然其蔽也。” 明 张居正 《宝剑篇》:“丈夫礧砢贵如此,何能齷齪混泥滓!”
《漢語大詞典》:白木
(1).树木名。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 郭璞 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 北周 庾信 《枯树赋》:“ 东海 有白木之庙, 西河 有枯桑之社。”
(2).不加涂饰的木材。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为命。”
《漢語大詞典》:断木(斷木)
(1).截断木材或树木。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
(2).锯断之木;片段之木。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古人覩道上之遗簪,为之泣涕;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3).啄木鸟。 宋 梅尧臣 《彼鴷吟》:“断木喙虽长,不啄栢与松。松栢本坚直,中心无蠧虫。”
《漢語大詞典》:刊木
砍伐树木。《书·禹贡》:“ 禹 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孔颖达 疏:“随行山林,斩木通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敷绩 壼 冀 始,刊木至 江 汜。” 南朝 梁 沈约 《上〈宋书〉表》:“臣闻 大禹 刊木,事炳《虞书》。”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诗:“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漢語大詞典》:禁树(禁樹)
禁苑中的树木。 宋 王禹偁 《放言》诗之五:“禁树罢吟红烂漫,江蘺且咏緑芊绵。” 宋 刘过 《贺新郎·游西湖》词:“紫云深,参差禁树,有烟花遶。” 元 揭傒斯 《送客省冷副使归豫章觐省》诗:“昔依禁树枝,今恋山巔柏。”
《漢語大詞典》:寒柯
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復为。”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冬曰玄英……木曰寒木、寒柯、素木、寒条。”
《漢語大詞典》:林丛(林叢)
树木丛生之处。 汉 扬雄 《羽猎赋》:“山谷为之风猋,林丛为之生尘。”
分類:树木丛生
《漢語大詞典》:根干(根幹)
树木的根与干。比喻事物的主体部分。韩非子·扬权:“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三辅黄图·汉宫:“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诗·小雅·白华序“以妾为妻,以孽代宗” 唐 孔颖达 疏:“以适子比根干,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但假如仅因枝节的后添或移接,而否定根干的不古,那却未免太早计了。”
《漢語大詞典》:赭山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 《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 刘禹锡 《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 ,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城遁,保 赭山 。”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闻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安徽省 芜湖市 北郊。上有 宋英宗 治平 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 宋 黄庭坚 读书处的 滴翠轩 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过 芜湖 ,主人 漱泉 邀游其处,屋不甚多,而窗对 赭山 ,门临湖水。”《芜湖县志·地理志·山》《江南地理志》:“﹝ 赭山 ﹞右控 大江 ,舳艫云连,俯瞰城郭,歷歷如绘。每当雨后,嵐光縹渺,八景中称‘赭塔晴嵐’者即此。”
《國語辭典》:叆叆(靉靉)  拼音:ài ài
1.云很多的样子。元。袁士元游东湖醉中歌〉:「兴尽归来月犹在,盘礴解装春叆叆。」
2.树木茂密的样子。元。顾阿瑛〈碧梧翠竹堂炎雨既霁凉阴如秋与客醉赋得星字〉诗:「高堂梧与竹,叆叆排空青。」
《漢語大詞典》:芽蘖
(1).植物的嫩芽。《参同契》卷下:“薺麦芽蘖,因冒以生。”
(2).指树木砍伐后再生的嫩芽。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根枿之微,斫撅皆徧,芽蘖无復可生。”
(3).常比喻萌发坏事的因素。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絶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國語辭典》:多心  拼音:duō xīn
1.猜疑过多。《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我这不过效点儿劳,倒不必这么多心。」《文明小史》第四四回:「黄抚台见他发了急,连忙分辩道:『我们说说笑话,你不要多心。』」
2.多怀异心,反覆无常。《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陈平》:「吾闻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國語辭典》:树荫(樹蔭)  拼音:shù yìn
树下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如:「夏日午后,总有三、五个老人搬张椅子,在树荫下乘凉閒谈。」也作「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