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14
词典
5
分类词汇
409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鹿角
宰树
聱牙
耸翠
散木
寒树
墓木
骚骚
霜根
凉影
乡树
珍木
青桐
黄榆
白地
《國語辭典》:
鹿角
拼音:
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分類:
鹿角
军营
小鱼
菜名
镇名
鱼名
防御
御物
湖南
入药
岳阳县
树木
洞庭湖
营地
周围
《漢語大詞典》:
宰树(宰樹)
坟墓上的树木。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
:“宿草行没,宰树方攒。”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高坟崔嵬, 鉅鹿 剧 旁。森梢宰树,繚绕连冈。” 清
赵翼
《定军山》
诗:“丰碑曾堕居民泪,宰树犹森故相坟。”
分類:
坟墓
树木
《國語辭典》:
聱牙
拼音:
áo yá
1.文词艰涩,念起来不顺口。唐。
韩愈
〈
进学解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乖忤违背。宋。
苏轼
〈
上神宗皇帝书
〉:「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3.老树枝干杈枒蟠屈的样子。宋。
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
:「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分類:
参差不齐
树木
木枝
文词
枝干
艰涩
涩难
抵触
人意
意见
世俗
《漢語大詞典》:
耸翠(聳翠)
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
:“北眺 羊肠 詰屈,南望 龙门 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唐
高扬庭
《瑞麦赋》
:“芒纤纤而擢陇,叶青青而耸翠。” 宋
楼钥
《题范宽〈秋山小景〉》
诗:“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 清 俞正燮
《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
》
:“山阴曰 復巖 ,耸翠激流。” 郭小川
《厦门风姿》
诗:“我深入层峦耸翠的山区。”
分類:
山峦
树木
高耸
苍翠
《國語辭典》:
散木
拼音:
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分類:
无用
天年
树木
喻天
天才
全真
养性
世用
《漢語大詞典》:
寒树(寒樹)
寒天的树木;冷清凋残的树林。诗文中常以衬托冷落与萧条的环境气氛。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刘太尉伤乱》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唐
韦应物
《送崔叔清游越》
诗:“远水带寒树, 閶门 望去舟。”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
词:“峭碧参差十二峯,冷烟寒树重重。”
分類:
寒天
树木
冷清
凋残
树林
诗文
衬托
冷落
萧条
环境
气氛
《國語辭典》:
墓木
拼音:
mù mù
墓地所种植的树木。如:「先祖坟茔两侧墓木,修剪得非常整齐。」
分類:
墓地
地植
树木
《國語辭典》:
骚骚(騷騷)
拼音:
sāo sāo
1.行动急速的样子。《礼记。檀弓上》:「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宋。
黄庭坚
〈
劳坑入前城
〉诗:「山农惊长吏,出拜家骚骚。」
2.风力强劲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穹岫之骚骚。」
3.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唐。
徐凝
莫愁曲
:「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分類:
行动
象声词
寂寞
愁思
凄凉
急疾
风声
风吹
虫鸣
鸣声
树木
水沫
木声
强劲
《漢語大詞典》:
霜根
(1).白色的草木根。亦指经冬不凋的树木的根或苖。 南朝 宋 王僧达
《和琅琊王依古》
:“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 唐
杜甫
《凭韦少府觅松树子》
诗:“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宋
苏轼
《王维吴道子画》
诗:“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
之三:“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 刘郎 又独来。”
(2).比喻白色须发。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
之一:“青衫憔悴北归来,髮有霜根面有埃。” 明
袁宏道
《嘲谢道人白须》
诗之三:“奼水仙铅积许多,霜根欲茁可如何?”
分類:
白色
草木
须发
木根
经冬
不凋
树木
《漢語大詞典》:
凉影(涼影)
亦作“凉影”。 树木枝叶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阴影。 明
文徵明
《闲兴》
诗之四:“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明
陈铎
《浣溪沙》
词:“凉影半窗都是月,落花满地不因风,春光何苦去匆匆。” 杨朔
《海市》
:“有一个青年妇女却不动手,鬓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树凉影里,倚着锄,在做什么呢?”
分類:
树木
木枝
枝叶
日光
月光
下形
阴影
《漢語大詞典》:
乡树(鄉樹)
乡野间的树木。 清
朱彝尊
《送金侍郎鋐填抚七闽》
诗之一:“玉节官桥河畔柳,锦帆乡树 越 中山。”
分類:
乡野
树木
《漢語大詞典》:
珍木
珍贵的树木。
《文选·刘桢〈公宴诗〉》
:“月出照园中,珍木鬱苍苍。” 李善 注引
《
新语
》
:“楩梓豫章,立则为众木之珍。” 晋
王嘉
《
拾遗记·秦始皇
》
:“穷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巧工。”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诗:“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
之四:“三载重来榻未移,忽看珍木覆清池。”
分類:
珍贵
树木
《漢語大詞典》:
青桐
树木名。即梧桐。因其皮青,故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槟榔启》
:“色譬青桐,不生空井。”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梧桐”自注:“今人以其皮青,号曰‘青桐’也。” 唐
李颀
《题僧房双桐》
诗:“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元
袁桷
《庐陵刘老人百一歌》
:“手种青桐百尺长,笑指截取谐宫商。”
分類:
树木
树木名
木名
梧桐
《漢語大詞典》:
黄榆
(1).树木名。落叶乔木,树皮有裂罅,早春开花。产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和 西北 。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农具、车辆。 唐
张籍
《凉州词》
之三:“ 凤林关 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 凉州 。”
(2).借指边塞。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
:“ 碧玉 相思之女,黄榆游冶之儿。”参见“ 黄榆塞 ”。
分類:
树木
树木名
木名
边塞
落叶
乔木
树皮
开花
一月
《漢語大詞典》:
黄榆塞
黄榆多产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和 西北 等边境,因以借指边塞。 唐
《戍客南归》
诗:“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分類:
多产
东北
华北
西北
《國語辭典》:
白地
拼音:
bái dì
1.白色质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裤,非无文采,酷无裁制。』」《唐书。卷二三。仪卫志》:「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雪花袄、冒。」
2.空地。《水浒传》第五三回:「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
3.平白无故。唐。
李白
越女词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分類:
生地
白色
空地
解放
平白
白地
沙漠
文艺
质地
地带
耕种
无缘无故
国民党
树木
统治
建筑物
治地
地区
贺敬
敬之
《漢語大詞典》:
白地明光锦(白地明光錦)
十六国时 后赵 织锦署所织的一种白底有文彩的丝织品。多比喻文质兼美的词章。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文学
》
:“ 孙兴公 ( 孙绰 )道 曹辅佐 ( 曹毗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絝,非无文采,酷无裁製。”
分類:
十六国
后赵
织锦
文彩
丝织品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