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度木
六君子
木冰
采伐
反伤
青丛
树果
冻树
名木
萧椮
野木
根车
末大
烧炭
神树
《漢語大詞典》:度木
砍伐树木。度,通“ 剫 ”。砍木,治木。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鳩工度木,烟巖云谷之杞、梓、楩、柟,投刃以时,趋功以隙。”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丈人殿功毕安土地醮词》:“度木鳩工,成兹大壮。”
《國語辭典》:六君子  拼音:liù jūn zǐ
1.史称品格、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六君子」:(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代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荐,称为「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下。谈艺。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然其题跋自是胜场。」(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冑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道、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遭摒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十。杨宏中传》。(4)宋理宗时,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蛮横无理,太学生陈宜中、刘黻、黄镛、林测祖、曾唯、陈宗六人上书批评,舆论界同声响应,称为「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5)明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其人奸诈残暴,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时人称为「六君子」。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六人,害死狱中,世人也称为「六君子」。见《明史。卷三○五。宦官传二。魏忠贤传》。(6)清光绪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变法被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传。论曰》。(7)民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称为「筹安六君子」。
2.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漢語大詞典》:木冰
(1).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 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木冰:“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高林大树,珠葆羽幢,弥望不絶。凡五日,始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寒甚而木冰,如树作介胄也。”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六年十二月, 咸寧 木冰。”
(2).指雨雪霜沾附于树木所凝结成的冰。旧唐书·五行志:“ 永泰 元年二月甲子夜,雷电震烈。三月,降霜为木冰。”
《漢語大詞典》:采伐(採伐)
砍伐。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樵苏採伐而弃捐兮,幸得免乎薪煮。”
砍伐树木,采集木材。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新唐书·百官志三:“﹝百工监﹞掌采伐材木。”
《漢語大詞典》:反伤(反傷)
指树木的倒勾刺。山海经·中山经:“ 讲山 ……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郭璞 注:“反伤,刺下勾也。” 袁珂 校注:“伤,刺也;《方言》卷三 郭璞 注云:‘山海经谓刺为伤也。’”
分類:树木郭璞
《漢語大詞典》:青丛(青叢)
指丛生的花草、树木。 唐 卢纶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诗:“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緑野明。”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緑岸草深虫入徧,青丛花尽蝶来稀。”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五代 齐己 《寄钱塘罗给事》诗:“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漢語大詞典》:树果(樹果)
(1).亦作“ 树菓 ”。树木的果实。晋书·儒林传·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将乱,隐於 商洛山 ,衣木叶,食树果。”《金瓶梅词话》第四五回:“差 玳安 送两张卓面与 乔 家去……俱有高顶方糖时件树菓之类。”
(2).栽种果树。南史·谢灵运传:“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復期度。”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树果得实,树棘得刺。”
《漢語大詞典》:冻树(凍樹)
谓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包裹住枝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黍穄:“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原注:“‘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倣此。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
《漢語大詞典》:名木
名贵的材木;名贵的树木。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所居为诸主第一……力求异石名木,参列左右,号 静渊庄 。”
《漢語大詞典》:萧椮(蕭槮)
(1).草木茂盛貌。 清 冯桂芬 《为王恩绶题杨某画并诗》:“白波翠巘鬱萧槮,此是 吴 儂夙所耽。”
(2).树木枝干耸立貌。
《漢語大詞典》:野木
野生的树木。《孔子家语·五仪》:“桑穀野木,而不合生朝,意者国亡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野木生朝,野鸟入庙,败亡之异也。”
分類:野生树木
《漢語大詞典》:根车(根車)
(1).用自然圆曲的树木做车轮装配成的车子。古代以为帝王有盛德,则山出根车,为祥瑞之兆。《孝经援神契》:“德至山陵则景云出,泽出神马,山出根车,泉出黑丹。”
(2).泛指帝王所乘之车。后汉书·礼仪志下:“太常上祖奠,中黄门尚衣奉衣登容根车。”
《漢語大詞典》:末大
树木枝端粗大。喻指部属势力强大。 汉 贾谊 新书·大都:“本细末大,弛必至心。” 宋 叶适 《纪纲一》:“至於中年,边将权重,遂成末大之患,无以抗之。”参见“ 末大必折 ”。
《國語辭典》:末大必折  拼音:mò dà bì zhé
树梢过于粗,树就会折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下属的势力坐大,就会危及、损害在上位的人。
《漢語大詞典》:烧炭(燒炭)
将树木枝干烧制为炭。魏书·刑罚志:“畿内,民富者烧炭於山,贫者役於圊溷。”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卖炭翁,伐薪烧炭 南山 中。”
《漢語大詞典》:神树(神樹)
(1).相传一种具有神奇作用的树木。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又有神树,人止者輒死,鸟过者必坠。”
(2).以称婆罗树。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巫者占于鬼谋,议者感于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