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樗栎(樗櫟)  拼音:shū lì
1.樗和栎都是木质粗松的木头,虽大而无用。见《庄子。逍遥游》、《庄子。人间世》。后以樗栎比喻无用的人。
2.自谦无用之人。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三。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國語辭典》:社栎(社櫟)  拼音:shè lì
生长在神社旁的栎树,因材质不佳而免受砍伐。典出《庄子。人间世》。后用以称不为世所用的人或自谦无才。宋。苏轼〈次前韵送程六表弟〉诗:「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犹社栎。」
分類:里中
《漢語大詞典》:栎社(櫟社)
(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成玄英 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櫟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 宋 叶适 《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诗:“芄兰恨柔蔓,櫟社嫌拥肿。”
(2).乡里的代称。 元 范梈 《立春日和王翰林》:“几时归櫟社,尽日接芳筵。”
《高级汉语词典》:栎阳  拼音:yuè yáng
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渭水北岸,东汉废入万年县,唐武德初改万年复置,治所在故县西南(今临潼北),至元并入临潼县
《漢語大詞典》:栎材(櫟材)
喻无用之材。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臣有愧积中,无阶报上。省諐田里,视桑荫之几何;托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参见“ 櫟散 ”。
分類:无用
《國語辭典》:栎散(櫟散)  拼音:lì sǎn
栎木材质松散,只能勉强当柴烧,不能用作建材。故以栎散比喻才能平庸、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见《庄子。人间世》。《魏书。卷五二。列传。宗钦》:「伊余栎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为枢机。」
分類:无用谦词
《國語辭典》:栎散(櫟散)  拼音:lì sǎn
栎木材质松散,只能勉强当柴烧,不能用作建材。故以栎散比喻才能平庸、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见《庄子。人间世》。《魏书。卷五二。列传。宗钦》:「伊余栎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为枢机。」
分類:无用谦词
《漢語大詞典》:散栎(散櫟)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参见“ 散木 ”。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骈字类编》:栎林(栎林)
唐 张籍 樵客吟 秋来野火烧栎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宋 苏轼 次韵和王巩六首 其二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漢語大詞典》:栎樗(櫟樗)
谓无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徐宗麟 《辞征》诗:“天纵深林老櫟樗,惊看云壑驻安车。”
分類:无用自谦
《漢語大詞典》:栎树
见“栎”
分類:栎树
《骈字类编》:青栎(青栎)
元 吴师道 金华观分得琴字 盘坐白石台,长啸青栎林。
《骈字类编》:栎山(栎山)
明一统志栎山在池州府石埭县西一百六十里其山四壁峭拔上有池水澄清如鉴
《漢語大詞典》:丁栎(丁櫟)
良种牛。《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汉 桓谭 《新论》:“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故马称驊騮驥騄,牛誉郭椒丁櫟。”
分類:良种种牛
《漢語大詞典》:栎木
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例如白栎木、红栎木、栗刺栎木、软木栎木、英国栎木)
《漢語大詞典》:柞栎(柞櫟)
栎树。《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三国 吴 陆玑 疏:“栩,今柞櫟也。 徐州 人谓櫟为杼,或谓之为栩。”
分類: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