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7,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御柳
风柳
韩柳
柳线
柳陌
宫柳
春柳
杨柳枝
柳青
江柳
翠柳
槐柳
碧柳
折杨柳
柳带
《漢語大詞典》:御柳
(1).宫禁中的柳树。 唐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闈。” 唐 曹松 《长安春日》诗:“御柳舞着水,野鶯啼破春。”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之六:“ 上林 春去宫花落, 金水 霜来御柳黄。”
(2).树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今 闽 中有一种柳,其叶如松,而垂长数尺,其榦亦与柳不类。俗名为御柳。”
《骈字类编》:风柳(风柳)
唐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四 风柳欲生阳面叶,冻梅先绽岭头枝。
宋 陆游 梅市 桥横风柳荒寒外,月堕烟钟缥渺边。
《國語辭典》:韩柳(韓柳)  拼音:hán liǔ
唐代古文大家韩愈与柳宗元的合称。
《國語辭典》:柳线(柳線)  拼音:liǔ xiàn
柳枝。柳条细长柔软,下垂如线,故名。南朝梁。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唐。孟郊 春日有感诗:「雨滴草芽出,一日长一日。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國語辭典》:柳丝(柳絲)  拼音:liǔ sī
形容柳枝细长如丝。唐。白居易 杨柳枝词八首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唐。温庭筠 杨柳诗八首之二:「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漢語大詞典》:柳陌
(1).植柳之路。 唐 刘禹锡 《踏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全元散曲·红绣鞋》:“丽日和风柳陌,花开相间红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队乌帽红裙。天然风韵,映着柳陌斜曛。”
(2).旧指妓院。 元 方壶 《一枝花·妓女》套曲:“自生在柳陌中,长立在花街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驱逐娼妓》:“故欲觅盗踪,多从柳陌;欲追贜物,半费花街。”
分類:植柳妓院
《骈字类编》:宫柳(宫柳)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骈字类编》:春柳(春柳)
唐 李贺 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漢語大詞典》:杨柳枝(楊柳枝)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 ,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 樊素 。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骆马兮放 杨柳枝 ,掩翠黛兮顿金羈;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 杨柳枝 再拜长跪而致辞。”参见“ 杨枝 ”。
《漢語大詞典》:杨枝(楊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國語辭典》:柳青  拼音:liǔ qīng
称面色阴冷的鸨母。因曲牌有柳青娘,故以柳青为娘的歇后语。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一折:「也难奈何俺那六臂那吒般狠柳青,我唱的那七国里庞涓也没这短命,则是个八怪洞里爱钱精。」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这其间戴月披星,禁寒受冷。恨则恨冯魁那个丑生,买转俺劣柳青。」
《骈字类编》:江柳
唐 杜甫 不离西阁二首 其一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唐 孟郊 夷门雪赠主人 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唐 罗隐 京口见李侍郎 傞傞江柳欲矜春,铁瓮城边见故人。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骈字类编》:翠柳
唐 陈子良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
《骈字类编》:槐柳
南北朝 沈炯 建除诗 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唐 羊士谔 登楼 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
唐 方干 别喻凫 离别波涛阔,留连槐柳新。
唐 韦庄 南省伴直 一洞烟霞人迹少,六行槐柳鸟声高。
唐 虚中 泊洞庭 槐柳未知秋,依依馆驿头。
《骈字类编》:碧柳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清秋凋碧柳,别浦落红蕖。
唐 李益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漢語大詞典》:折杨柳(折楊柳)
(1).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漢語大詞典》:柳带(柳帶)
(1).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
(2).相传 唐 时 洛 中名妓 柳枝娘 曾折柳结带赠 李商隐 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