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3,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四柱
露柱
柱后
胶柱
雁柱
柱础
筝柱
上柱国
柱杖
破柱
弦柱
梁柱
促柱
底柱
柱下史
《國語辭典》:四柱  拼音:sì zhù
1.人的生辰,年、月、日、时。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你把那先天周易细循环,将我那五行四柱从头算。」
2.旧时官署交代款项的帐簿。可分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查原册》:「今次编审,先取前届印册,勘阅管收除在四柱。」也称为「四柱册」。
《國語辭典》:露柱  拼音:lù zhù
古代用以旌表门第的龙柱。《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一双可膞似厕椽,才礼世尊三五拜,当时白净软如棉。」
《漢語大詞典》:柱后(柱後)
(1).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
(2).借指执法官、御史等。《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
《漢語大詞典》:胶柱(膠柱)
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 齐 人就 赵 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 唐 李绅 《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 蓟 永 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輟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参见“ 胶柱鼓瑟 ”。
《國語辭典》:胶柱鼓瑟(膠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胶柱鼓瑟,三峡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也作「胶柱调瑟」。
《國語辭典》:雁柱  拼音:yàn zhù
古筝架弦的桥,形似雁之行列,故称为「雁柱」。
《漢語大詞典》:柱础(柱礎)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晋书·四夷传·秦国:“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岑参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诗:“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清 黄景仁 《初夏命仆刈阶草》诗:“梅雨穿老屋,柱础苔气溼。”《考古通讯》1956年第3期:“柱础就是柱下的基础。它主要的功用是将柱身中的荷重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
《國語辭典》:筝柱(箏柱)  拼音:zhēng zhù
筝上系住琴弦的小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清。朱彝尊长亭怨慢。结多少悲秋俦侣〉词:「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漢語大詞典》:上柱国(上柱國)
官名。 战国 楚 制,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 北魏 置柱国大将军, 北周 增置上柱国大将军, 唐 宋 也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柱国次之。历代沿用, 清 废。战国策·齐策二:“﹝ 陈軫 ﹞见 昭阳 ,再拜贺战胜,起而问:‘ 楚 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 昭阳 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周书·齐炀王宇文宪传:“ 宪 攻拔 武济 ,进围 洛口 ,收其东西二城……是岁,初置上柱国官,以 宪 为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詔曰:‘上柱国,勋之极也……今后凡加勋,先自武骑尉,十二转方授上柱国。’”
分類:官名
《國語辭典》:柱杖  拼音:zhù zhàng
手杖。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一。异事》:「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
分類:手杖着手
《漢語大詞典》:破柱
见“ 破柱求姦 ”。
《漢語大詞典》:破柱求奸(破柱求姦)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 张让 弟 朔 为 野王 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 膺 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 让 弟舍,藏於合柱中。 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姦”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如或纶言既降,丹慊莫从,则当破柱求姦,碎首请事。死而后已,义不苟然。”旧唐书·毕构传:“ 睿宗 闻而善之,璽书劳曰:‘……览卿前后执奏,何异破柱求姦?’”亦省作“ 破柱 ”。 宋 司马光 《送聂之美摄尉韦城》:“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破柱飜偷窟,倾林索盗赃。”
《國語辭典》:弦柱  拼音:xián zhù
丝弦乐器上绾住弦丝的小木柱或小铁柱。
分類:弦柱乐器
《國語辭典》:梁柱  拼音:liáng zhù
用来支撑房屋等建筑物的条柱。《西游记》第三六回:「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天地犹如一敞厅。」《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那外面的围墙倒了,要从新砌;又要修一路台基,瓦公需两三个月;里头换梁柱,钉椽子,木工还不知要多少。」
《漢語大詞典》:促柱
(1).急絃。支絃的柱移近则絃紧,故称。 汉 马融 《长笛赋》:“若絙瑟促柱,号钟高调。”
(2).指移近支絃的柱,以使絃紧。 宋 陆游 《真珠帘》词:“归去,想闲窗深院,调絃促柱。”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绮人传》:“所惜鶡旦不鸣,三絃不敢促柱,吹笛者往往宛转高下以就之。”
分類:近支
《漢語大詞典》:底柱
山名。在 三门峡 黄河 急流中,其形如柱,故名。现已炸毁。底,也写作“砥”。墨子·兼爱中:“洒为 底柱 ,凿为 龙门 。” 汉 张衡 《东京赋》:“ 底柱 輟流。” 金 周昂 《底柱图》诗:“ 河 来天上石不移,安得此心如 底柱 !”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