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灵鳌柱
 
神娲妙手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206~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论衡校释》卷十一〈谈天〉~469~
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典故
漆室女
  
漆室妇
 
漆室女忧
 
漆室声
 
惜园葵
 
忧葵鲁妇
 
鲁女惜葵
 
忧端倚柱东邻女

相关人物
漆室女


《列女传》卷三〈仁智传·鲁漆室女〉~66~
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简释

忧葵:指对国事关心,或指女大当嫁。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例句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典故 
擎天一柱
 
一柱天擎


《全唐文》卷八百十四〈乐朋龟·赐陈敬瑄太尉铁券文〉~8566~
维中和三年,岁次癸卯,十月甲午朔十六日己酉。皇帝赐功臣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指挥诸道兵马供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中书令成都尹上柱国颖川郡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四百户陈敬瑄铁券曰。烹巨鳌者。鼎大于沧海。斩长鲸者。剑倚于青天。既立异勋。克膺殊宠。李晟免其十死。子仪成其九功。镂以金镛。赐其铁契。后来继者。岂在他人。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见忠贞之节。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自居环卫。出拥旌幢。论清政而冰镜无光。吐赤诚而朝霞失色。手持玉节。身镇锦城。
典故
田郎字
  
田凤

相关人物
田凤


东汉·赵岐《三辅决录》
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据《二酉堂丛本》)

例句

秦地立春传太史,汉宫题柱忆仙郎。 李颀 寄司勋卢员外

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沈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

爱才称汉主,题柱待回乡。 皇甫曾 寄刘员外长卿

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郎。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伫见田郎字,亲劳御笔题。 钱起 和韦侍御寓直对雨

陶潜岂是铜符吏,田凤终为锦帐郎。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

典故 
西极柱倾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
旧题汉·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
昆崙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圆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

例句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西极柱亦倾,如何正穹昊。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初闻伐松柏,犹卧天一柱。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斩鲸安溟波,截鳌作天柱。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巍巍登坛臣,独正天柱倾。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

天柱几条支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高蟾

典故
相关人物
妲己
 
殷纣王


汉·刘向《列女传》卷七《孽嬖传·殷纣妲己》
妲己者,殷纣之妃也。嬖幸于纣。纣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距谏,辩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不离妲己,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收珍物,积之于后宫,谀臣群女咸获所欲,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妲己好之。百姓怨望,诸侯有畔者,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比干谏曰:「不脩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纣怒,以为妖言。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剖心而观之。囚箕子,微子去之。武王遂受命,兴师伐纣,战于牧野,纣师倒戈,纣乃登廪台,衣宝玉衣而自杀。于是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书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诗云:「君子信盗,乱是用暴,匪其止共,维王之邛。」此之谓也。

例句

玉床逾皓洁,铜柱方歊焮。 徐彦伯 比干墓

典故 
中流砥
 
一柱中流
 
一贤砥柱
 

《尚书》卷六〈夏书·禹贡〉~87~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汉·孔安国传:「此三山在冀州南,河之北,东行。厎,之履反。柱,如字。韦,知父反,又知女反。厎柱,山名,在河水中。……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在西虢之界。」
《史记》卷二〈夏本纪〉~67~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踰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厎柱山,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孔安国云『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
典故
云柱础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578~
山云蒸,柱础润;伏苓掘,兔丝死。汉·高诱注:「础,柱下石礩也。」
《岁时广记》二卷之二〈夏·送梅雨〉~86~
《埤雅》今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磉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杜甫诗云:石枕凉生菌閤虚,已应梅润入图书。
典故   
相关人物
老子


《高士传》卷上〈老子李耳〉~
老子李耳字伯阳……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经气……后周德衰,乃乘青牛去,入大秦,过西关。
《水经注疏》卷十九〈渭水下〉~550~
昔李耳为周柱下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證。

例句

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储嗣宗 山邻

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李白 古风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杜牧 送国棋王逢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苍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

例句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 储光羲 送人寻裴斐

绰绰夫君,是膺柱下。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柱史题诗后,松前更肃然。 刘得仁 和厉玄侍御题户部相公庐山草堂

抱疾因寻周柱史,杜陵寒叶落无穷。 周贺 赠厉玄侍御

恩沾柱下史,荣比选曹郎。 孙逖 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

柱下闻周史,书中慰越吟。 张谓 寄李侍御

唯有绣衣周柱史,独将珠玉挂西台。 施肩吾 寄西台李侍御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李嘉祐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李颀 送崔侍御赴京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李颀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 无可 冬中与诸公会宿姚端公宅怀永乐殷侍御

正逢周柱史,来会鲁诸侯。 皎然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

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 罗隐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 赵嘏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衣冠周柱史,才学我乡人。 钱起 送陆珽侍御使新罗

归台新柱史,辞府旧英髦。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

典故
相关人物
田延年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传·霍光〉~2937~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
典故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39~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
《國語辭典》:柱国(柱國)  拼音:zhù guó
1.国都。《战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
2.职官名。战国时楚所设置,原指保卫国都之宫,地位非常崇高。后世则指最高级的武官或勋官。
《漢語大詞典》:上柱国(上柱國)
官名。 战国 楚 制,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 北魏 置柱国大将军, 北周 增置上柱国大将军, 唐 宋 也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柱国次之。历代沿用, 清 废。战国策·齐策二:“﹝ 陈軫 ﹞见 昭阳 ,再拜贺战胜,起而问:‘ 楚 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 昭阳 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周书·齐炀王宇文宪传:“ 宪 攻拔 武济 ,进围 洛口 ,收其东西二城……是岁,初置上柱国官,以 宪 为之。”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詔曰:‘上柱国,勋之极也……今后凡加勋,先自武骑尉,十二转方授上柱国。’”
分類:官名
《國語辭典》:天柱  拼音:tiān zhù
古代传说中,天空是由不周山、昆崙山等八座高山支撑著,称为「天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宋。文天祥正气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國語辭典》:砥柱  拼音:dǐ zhù
1.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2.比喻能坚守原则、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如:「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砥柱,社会的中坚。」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五出:「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國語辭典》:忧葵(憂葵)  拼音:yōu kuí
比喻女子担忧国事。参见「鲁女忧葵」条。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小男方嗜栗,幼女漫忧葵。」
分類:鲁国女子
《國語辭典》:一柱擎天  拼音:yī zhù qíng tiān
一根柱子撑天。用以比喻能独力肩负重责大任。《唐大诏令集。卷六四。大臣。铁券。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分類:山势柱子
《國語辭典》:题柱(題柱)  拼音:tí zhù
题字于柱上。如:「他在凉亭里挥毫题柱,写下了一副对联。」
《漢語大詞典》:题桥柱(題橋柱)
汉 司马相如 初离 蜀 赴 长安 ,曾于 成都 城北 昇仙桥 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清 赵翼 《芸浦中丞复奉命来抚江南以诗即赠》:“似偿少日题桥柱,惜未炎天啖荔芰。”亦省作“ 题桥 ”、“ 题柱 ”。 唐 苏颋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宋 苏轼 《复改科赋》:“虽负凌云之志,未酬题柱之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得意也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
《國語辭典》:铜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铜制的柱子。古代立铜柱以标示国界。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國語辭典》:中流砥柱  拼音:zhōng liú dǐ zhù
比喻独立不挠、力挽狂澜的人。参见「砥柱中流」条。宋。刘仙伦〈贺新郎。小队停钲鼓〉词:「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清。李渔《玉搔头》第二二出:「就是如今的天下,奸雄遍野,邪佞盈朝,全靠爹爹一人做个中流砥柱。」
《漢語大詞典》:周史
(1). 周 代的史籍。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 氏世典 周 史。”
(2). 周 代的史官。特指 老子 ,因其曾为 周 之守藏史、柱下史。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诗:“不因杖屨逢 周史 , 徐甲 何曾有此身?” 宋 范仲淹 《礼义为器赋》:“ 宣尼 始问於 周史 ,雅契求新; 晋文 首定於 襄王 ,允符先利。”
《漢語大詞典》:周柱史
周 之柱下史。 唐 代侍御史职位与其相当,故 唐 人亦用为侍御史的代称。 唐 李嘉祐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诗:“唯羡君为 周 柱史,手持黄纸到 沧洲 。”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漢語大詞典》:柱史
(1).“ 柱下史 ”的省称。代指 老子 。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李贤 注引 应劭 曰:“ 老子 为 周 柱下史,朝隐终身无患。” 清 康乃心 《送李虞臣任宝昌令》诗:“ 华狱 仙人地, 函关 柱史家。”
(2).“ 柱下史 ”的省称。指御史。 唐 严维 《剡中赠张卿侍御》诗:“早列月卿位,新参柱史班。” 唐 韩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少年兼柱史,东至旧 徐州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职非柱史,恶故当隐,苟闻善而疑之,闕其事焉。”
(3).“ 柱下史 ”的省称。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唐 刘商 《题杨侍郎新亭》诗:“ 毘陵 过柱史,简易在茅茨。”
(4).“ 柱下史 ”的省称。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参见“ 柱下史 ”。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國語辭典》:柱石  拼音:zhù shí
1.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元稹 有鸟诗二○首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齧栋梁成蠹木。」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押韵》:「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