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柔闲
新柔
柔日
柔邪
柔心
一柔
金柔
柔奴
柔仁
克柔
直柔
草柔
柔指
柔木
柔滑
《漢語大詞典》:柔闲(柔閑)
温柔、娴淑。闲,通“ 嫻 ”。周书·皇后传·宣帝陈皇后:“咨尔仪范柔闲,操履凝洁。”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追封三代并进封妻制·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具官某妻某氏言容功德,柔闲懿恭。”
分類:温柔
《漢語大詞典》:新柔
指初生的嫩叶。 唐 孟郊 《游枋口》诗:“芳物竞晼晚,緑梢挂新柔。” 宋 孙觌 《礲岩寺》诗:“野果拆奇苞,畦蔬剪新柔。”
分類:初生嫩叶
《國語辭典》:柔日  拼音:róu rì
古代以干支纪日,天干中奇数为「刚日」,偶数为「柔日」,故乙、丁、己、辛、癸等日称为「柔日」。《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漢語大詞典》:柔邪
阴柔邪辟。 宋 范仲淹 《易义·巽》:“若夫巽之为德,其失也伪,非君子之体之,则入乎柔邪之道矣。”
分類:阴柔邪辟
《漢語大詞典》:柔心
(1).性情柔和。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温顺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御。”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3).谓安其心,收敛其心。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二·唐庐江潜山天柱寺惠符:“﹝ 惠符 ﹞勇气过人,角力驰逐,无能及者。然其任侠,且厌在家,忽投 香巖寺 ,矫迹柔心,淳淑顿变,纳法之后……安禪不动。”
《骈字类编》:一柔
道德指归论王道人事一柔一刚一文一武中正为经刚柔相反兵与德连兵终反德德终反兵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参故能大通
《骈字类编》:金柔
礼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注补器者其金柔乃合有似于为裘 韩愈纳凉联句金柔气尚低火老候逾浊
《漢語大詞典》:柔奴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东坡 作《定风波》序云:‘ 王定国 歌儿曰 柔奴 ,姓 宇文 氏。’”后用以泛指歌女或使女。 清 陆培 《真珠帘》词:“可要 文杏 双栖,唤 柔奴 挽上,翠帘银蒜。”
分類:歌女使女
《漢語大詞典》:柔仁
柔和而仁慈。汉书·元帝纪:“﹝ 元帝 ﹞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 清 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重瞳顾柔仁,隆準至暴抗。”
分類:柔和仁慈
《國語辭典》:克柔  拼音:kè róu
和顺。《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无滓伊何,高明克柔。」《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肇惟淑圣,克柔克令。」
分類:和顺
《漢語大詞典》:直柔
坦率温和。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文叔 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分類:坦率温和
《骈字类编》:草柔
元史河渠志用物之效草虽至柔柔能狎水水渍之生泥泥与草并力重如碇
《漢語大詞典》:柔指
纤柔的手指。 唐 韩愈 《龊龊》诗:“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分類:纤柔手指
《漢語大詞典》:柔木
(1).质地柔韧之木。亦指可制琴瑟的桐、梓等木。《诗·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丝。”《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毛 传:“柔木,椅、桐、梓、漆也。”
(2).借指琴瑟。 晋 陆机 《七徵》:“激长歌於丹唇,发鏗鏘乎柔木。”
《漢語大詞典》:柔滑
(1).柔软润滑。周礼·考工记·鲍人:“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唐 白居易 《冷泉亭记》:“水与阶平……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 茅盾 《子夜》十八:“你的嘴依然那样红,臂膊依然那样柔滑。你的眼睛依然那样会说话。”
(2).谓处世圆滑。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风俗之不可为也,必人心柔滑,不知有是非曲直之性,而后君子之泽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