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柔淑
柔红
柔怀
柔蔓
柔婉
守柔
柔范
柔蓝
柔兆
辑柔
下柔
太柔
调柔
仁柔
柔胜
《漢語大詞典》:柔淑
温柔贤淑。 南唐 谭峭 化书·俭化·乳童:“有柔淑之态,则荆苧可以行妇道,岂在乎组绣也。” 宋 梅尧臣 《新婚》诗:“幸皆柔淑姿,禀赋诚所获。” 宋 陈亮 《祭郭伯瞻母夫人文》:“夫人柔淑,於何用彰!” 苏曼殊 《碎簪记》:“﹝ 杜灵芳 ﹞问曰:‘君与 莲佩 女士曾见面否?与妾同乡同塾,其人柔淑堪嘉也。’”
分類:温柔贤淑
《漢語大詞典》:柔红(柔紅)
指柔嫩的花。 宋 毛滂 《鹊桥仙·春院》词:“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覻著翻成不忍。” 元 马臻 《题湘灵鼓瑟》诗:“为弹寳瑟传幽愫,一点柔红泻香露。”
分類:柔嫩
《漢語大詞典》:柔怀(柔懷)
犹怀柔。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朝廷以彼戎欵顺,方用柔怀,不欲修威,恐成生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西藏民变档案·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军机处寄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电旨》:“驻 瞻 番官扰害土司,苛派杀掠……朝廷柔怀边民,詎忍坐视。” 郑振铎 《漩涡》:“不能责备,只能柔怀。”
分類:怀柔
《漢語大詞典》:柔蔓
柔弱的藤蔓。 唐 元稹 《兔丝》诗:“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破将去,柔蔓与之并。”
分類:柔弱藤蔓
《漢語大詞典》:柔婉
(1).柔顺。周书·皇后传·宣帝杨皇后:“后性柔婉,不妬忌。”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 刘氏 初以柔婉闻,凡数年,其后忽獷烈,自恃不可禁。” 清 沈起凤 《谐铎·恶饯》:“ 卢 以女德性柔婉,亦颇安之。”
(2).柔和婉转。 明 唐顺之 《〈东川子诗集〉序》:“西北之音慷慨,东南之音柔婉。”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那夜我照常卧在廊下,只有十二点钟光景,忽然柔婉的圣诞歌声,沉沉的将我从浓睡中引将出来。”
(3).犹柔美。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梁桂林 , 扬州 人。年十五鬻於娼家,身小而柔婉,性和缓,灵秀能音律。”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柔婉之态,楚楚动人。”
《漢語大詞典》:守柔
谓持守柔弱之道。老子:“见小日明,守柔日强。” 河上公 注:“守柔弱日以强大也。”《淮南子·缪称训》:“ 老子 学 商容 ,见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 学 壶子 ,观景柱而知持后矣。” 晋 潘岳 《西征赋》:“旋 牧野 而歷兹,愈守柔以执竞。”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 老氏 长生久视之学,余不能信。而其谦虚不争,持满守柔以远祸邇福,则 老氏 之所长,而儒者不能易也。”
《漢語大詞典》:柔范(柔範)
犹阃范、闺范。晋书·后妃传序:“肃尊仪而修四德,体柔范而弘六义,阴教洽于宫闈,淑誉腾於区域。” 南朝 梁 沈约 《梁武帝郄后谥议》:“应祥月德,比载坤灵,柔范阴化,仪行自远。” 清 钱谦益 《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曹汝兰授文林郎制》:“具官某妻封孺人某氏,动为柔范,言著礼经。”
《漢語大詞典》:柔蓝(柔藍)
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縈花草。” 元 无名氏 《醉花阴·怨恨》套曲:“关河边站,漾离怀野水柔蓝。” 清 陈维嵩 《四代好·泛艇春溪作》词:“总不如春水 江 南,柔蓝千里。”
分類:柔和蓝色
《漢語大詞典》:柔兆
岁阳名之一,指太岁在“丙”。古代岁星纪年法用岁阳和岁阴相配合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丙曰柔兆。”《淮南子·天文训》:“民食三升,辰在丙曰柔兆。” 高诱 注:“在丙,万物皆生枝布叶,故曰柔兆也。”
《國語辭典》:辑柔(輯柔)  拼音:jí róu
和顺。《诗经。大雅。抑》:「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暇有愆。」
《骈字类编》:下柔
蔡邕笔赋见上刚下
《韵府拾遗 尤韵》:太柔
皇极经世太柔为水太刚为火
《漢語大詞典》:调柔(調柔)
(1).和柔;和顺。 唐 李咸用 《和殷衙推春霖即事》:“山川藏秀媚,草木逞调柔。” 清 黄遵宪 《与任公书》:“自 周 以后,尊崇君权,调柔民气,多设仪文阶级,以保一家之封建。”
(2).指柔顺的人或物。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鑾御调柔。”
(3).调和顺适。 唐 白居易 《枕上作》:“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漢語大詞典》:仁柔
仁爱温和。后汉书·史弼传论:“夫刚烈表性,鲜能优宽;仁柔用情,多乏贞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汉高帝 晚岁欲易太子,盖以 吕后 鷙悍, 惠帝 仁柔,为宗社远虑。”宋史·外国传三·高丽:“性仁柔恶杀,不屠宰。”明史·高拱传:“赖帝仁柔,弗之竟也。”
分類:仁爱温和
《漢語大詞典》:柔胜(柔勝)
谓以柔顺而取胜。 唐太宗 《黄河》诗:“ 河 源发 崑崙 ,连乾復浸坤……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
分類:柔顺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