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婉佞
柔顺谄媚。史记·佞幸列传序:“ 高祖 至暴抗也,然 籍孺 以佞幸; 孝惠 时有 閎孺 。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
分類:柔顺谄媚
《漢語大詞典》:谐柔(諧柔)
使和合柔顺。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舜 父顽母嚚,父号 瞽叟 ,弟曰 象 ,敖游於嫚, 舜 能谐柔之。”
分類:和合柔顺
《国语辞典》:腼腆温柔(腼腆温柔)  拼音:miǎn tiǎn wēn róu
表情娇羞,温和柔顺的样子。《红楼梦》第九回:「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
《国语辞典》:狗兔听提(狗兔听提)  拼音:gǒu tù tīng tí
听,任凭。指像狗兔般的柔顺伏贴。《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后来贱荆听到了,就狗兔听提的都不敢了。」
分类:任凭柔顺
《国语辞典》:花柳之姿  拼音:huā liǔ zhī zī
形容女子柔顺具姿色。《红楼梦》第七九回:「爱自己尊若菩萨,待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
《国语辞典》:温润如玉(温润如玉)  拼音:wēn rùn rú yù
如美玉般温和柔润且有光泽。后多用以比喻人的品性、容色或言语的温和柔顺。如:「德性高洁,温润如玉的君子,总表现出温文儒雅的气质。」
《漢語大詞典》:百炼铅(百鍊鉛)
比喻人经磨炼后更为柔顺的性格。 唐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昔攀六龙飞,今作百鍊铅。” 王琦 注:“百鍊铅,言其柔。铅性不能刚,经百鍊则益柔矣。”
《漢語大詞典》:懦靡
亦作“愞靡”。 柔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忠烈:“吾杀官军将吏多矣,至吾砦,皆愞靡求生,未有若此饿夫之倔彊者。”
分類:柔顺
《漢語大詞典》:鍒颖(鍒穎)
柔顺而聪颖。 清 龙禅居士 《碧血碑》:“少稟嫕静之粹训,长备鍒颖之精能。”
分類:柔顺聪颖
《漢語大詞典》:柔默
柔顺而寡言。 明 高明 《乌宝传》:“ 寳 轻薄柔默,外若方正,内实垢污。”
分類:柔顺寡言
《漢語大詞典》:柔扰(柔擾)
形容声音柔顺。文选·成公绥〈啸赋〉:“或冉弱而柔扰,或澎濞而奔壮。” 吕延济 注:“柔扰,柔顺声。”
分類:声音柔顺
《漢語大詞典》:娩媚
柔顺妩媚。 明 许三阶《节侠记·虏侠》:“奴家可汗之女 闺华 是也。身长蛮夷,情偏娩媚。挥弦拨调,楚楚有奇。”
分類:柔顺妩媚
柔顺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柔智顺,于实相之理不乖角,故云柔顺。堪安住于其位地,故云忍。维摩经法供养品曰:「闻如是法,得柔顺忍。」注「肇曰:心柔智顺,堪受实相,未及无生,名柔顺忍。」无量寿经上曰:「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佛学常见辞汇】
四忍之一。(参见:四忍)
四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思益经四忍法品谓「菩萨有四法,出毁禁之罪:一得无生忍,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也,菩萨證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二得无灭法忍,一切诸法本为无生,故今亦无灭,菩萨證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三得因缘忍,一切诸法皆依因缘之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菩萨證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四得无住忍,不住著于诸法,谓之无住,菩萨證忍此无住之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案,是普贤观经所说实相忏悔之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伏忍、柔顺忍、无生忍、寂灭忍。伏忍是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先须调伏其心;柔顺忍是调伏其心既久,遇境遇缘,不须勉强抑制自然能忍,此时之心,柔和善顺,同尘和光;无生忍是圣位中的人,达一切法本自不生,情与非情,皆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因此于无性法中,忍心不动,亲證无生;寂灭忍是果位圣人,彻證涅槃寂灭境界,动静二相,皆契如如。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忍〕,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證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二、得无灭忍〕,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證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忍。
〔三、得因缘忍〕,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菩萨了知一切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因缘忍。(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四、得无住忍〕,住即停住。菩萨心不住著,而无异念相续,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住忍。
意常柔顺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欲成菩提,当防护意业,调和柔顺,离诸邪念,所谓贪欲瞋恚愚痴皆悉断除,是为意常柔顺。(梵语菩提,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