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线呢(綫呢)
棉织品的一种。以染色的纱或线织成,质地厚实,外表有些像毛呢,故称。
《漢語大詞典》:显色(顯色)
(1).鲜明的色彩。 章炳麟 《国家论》:“凡言色者,当分为三:青黄赤白,是名显色;曲直方圆,是名形色;取捨屈伸,是名表色。”
(2).纺织品以某些染料染色时,使染料(或染料中间体)发生化学变化而呈现预期色泽的处理过程。
《国语辞典》:阴道抹片检查(阴道抹片检查)  拼音:yīn dào mǒ piàn jiǎn chá
将阴道分泌物涂抹在玻璃片上,经特殊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用以检查卵巢功能及阴道、子宫内有无癌或炎症的方法。
《国语辞典》:调合漆(调合漆)  拼音:tiáo hé qī
一种不透明的油性涂料。以漆、染色颜料、熟炼乾性油和合成树脂等原料调配而成,具有高稠性。主要用于建筑物之室内外或钢铁制品或木材之防蚀与装饰。
《国语辞典》:绞染(绞染)  拼音:jiǎo rǎn
利用缝或绑的方式,使一块布染色不均匀而形成极富变化图案的染色方法。
《国语辞典》:大肠菌类(大肠菌类)  拼音:dà cháng jùn lèi
好氧或兼性菌,能分解乳糖,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胞之短杆菌,常用为粪便污染之指标。也称为「大肠杆菌群」。
《国语辞典》:媒染剂(媒染剂)  拼音:méi rǎn jì
布类染色时,帮助染料固著于纤维上的物质。如明矾、五倍子等。
《漢語大詞典》:革兰氏阳性菌
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呈紫色的细菌。细胞壁没有脂多糖成分,能与龙胆紫(或结晶紫)牢固结合。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破伤风杆菌。
《國語辭典》:纺绸(紡綢)  拼音:fǎng chóu
一种丝织物,质薄而轻。
《漢語大詞典》:分散染料
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在水中需借分散剂作用而分散成悬浮状态才能进行染色的染料。染色时,染料在高温下溶解进入纤维而固着。适用于聚酯纤维、醋酸纤维等的染色。
《漢語大詞典》:还原染料(還原染料)
一种须先还原而后染色的染料,不溶于水,在碱溶液中经还原成为可溶性盐,被棉纤维等吸收后再经氧化,,恢复为原来的不溶性染料。色泽鲜艳,耐洗耐晒。用于棉、麻、毛、人造纤维及其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如靛蓝。
《漢語大詞典》:本白布
未经漂白、染色的布。
分類:漂白染色
《漢語大詞典》:倒捻子
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亦写作“倒捻子”。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妇女得以染色。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蔕。食者必捻其蔕,故谓之倒捻子。或呼为都捻子,盖语讹也。其子外紫内赤,无核,食之甜软,甚暖腹藏,兼益肌肉。”
《國語辭典》:漂染  拼音:piǎo rǎn
使用药剂将原色褪去后再染色。如:「布料一经漂染,较易损坏。」「漂染后受损的发质,更需细心保养。」
《漢語大詞典》:蜡糖人(蠟糖人)
以染色蜡液加入饴糖中所制成的小偶人。 明 袁宏道 《与李本建书》:“辟如婴儿,见蜡糖人啼哭不已,及一下口,唯恐唾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