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生布  拼音:shēng bù
尚未加工染色的白布。《水浒传》第一五回:「这阮小七头戴一顶遮日黑箬笠,身上穿个棋子布背心,腰系著一条生布裙。」
《國語辭典》:夹缬(夾纈)  拼音:jiá xié
一种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始于秦、汉之际,唐代以后非常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图案的花纹,再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刷印。所染成的织物也称为「夹缬」。
《漢語大詞典》:草工
古代六工之一。或谓乃染色之工。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漢語大詞典》:红布
一种颜色鲜艳的精臻布料
一种染色牢固的红色布
《漢語大詞典》:白缟(白縞)
未染色的素绢。六韬·虎韬:“夜则以白縞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分類:染色素绢
《國語辭典》:印染  拼音:yìn rǎn
将纺织品印上花纹和染色,称为「印染」。
《国语辞典》:纺染(纺染)  拼音:fǎng rǎn
纺织后而加工染色等的工作,称为「纺染」。
《漢語大詞典》:浣帛
亦作“澣帛”。 经过煮练染色的丝织品。多用作祭服。礼记·礼运:“衣其澣帛,醴醆以献。” 郑玄 注:“澣帛,练染以为祭服。”《孔子家语·问礼》:“衣其浣帛,醴醆以献。”
《漢語大詞典》:练染(練染)
(1).煮练丝麻加以染色。后汉书·百官志三:“平準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知物贾,主练染,作采色。”
(2).练染过的布帛。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论人:“ 管子 文锦也,虽丑登庙; 子产 练染也,虽美不尊。”
《國語辭典》:染坊  拼音:rǎn fāng
旧时将布料漂白及染色的场所。
分類:染色作坊
《漢語大詞典》:染户
操染色业的人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有染户 许琛 ,一旦暴卒,翌日却活。”
分類:染色人家
《漢語大詞典》:染事
染色的事务。周礼·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掌凡染事。”
分類:染色事务
《漢語大詞典》:赭魁
草名。有汁赤如赭,可染色。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檳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製鞾。”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赭魁
分類:草名染色
《漢語大詞典》:酸性染料
能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分子中含有磺酸-so3h、羧酸-cooh等水溶性基团。按染色时酸性的强弱分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等。用于动物性纤维(如羊毛或蚕丝)、聚酰胺纤维、毛皮等的染色。
《国语辞典》:轧染(轧染)  拼音:yà rǎn
一种棉织物染色的过程。整幅织物通过染液后,经轧辊轧压,使染液均匀渗透入织物,并且轧去多馀的染液,最后依照染料的染色特性,采用必要的处理后,完成染色。
分类:织物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