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涸辙之枯(涸辙之枯)  拼音:hé chè zhī kū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枯,指将枯死的鱼。涸辙之枯指在乾枯车辙中的鱼。参见「涸辙之鲋」条。后用以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国语辞典》:釜底枯鱼(釜底枯鱼)  拼音:fǔ dǐ k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七出:「那人呵,好戎屣中穷鸟,釜底枯鱼。」也作「釜中之鱼」。
《国语辞典》:根朽枝枯  拼音:gēn xiǔ zhī kū
树根腐朽,枝叶枯萎。比喻事物失去根基,就会衰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国语辞典》:菊老荷枯  拼音:jú lǎo hé kū
菊花老了,荷花枯了。文学作品中以菊花、荷花由新鲜到枯老,比喻女子容貌衰老。明。沈采《千金记》第四五出:「辜负却桃娇柳嫩三春景,挨尽了菊老荷枯几度秋。」《群音类选。清腔类。卷一。八声甘州。如醉似痴词》:「当初共约芙蓉帐里,到如今菊老荷枯犹未归。」
《国语辞典》:老树枯柴(老树枯柴)  拼音:lǎo shù kū chái
比喻年纪大,青春年华已逝。如:「韶光飞逝,转眼大家已是老树枯柴了。」
《国语辞典》:口枯眼涩(口枯眼涩)  拼音:kǒu kū yǎn sè
形容极为疲惫。《西游记》第四四回:「半夜三更,口枯眼涩,有甚受用?」
分类:疲惫
《国语辞典》:枯茎朽骨(枯茎朽骨)  拼音:kū jīng xiǔ gǔ
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及龟甲。《佩文韵府。拾遗。卷二三。八庚韵》:「蓍之与龟,本枯茎朽骨耳,灵从何来?圣从何起?今则能彰往察来也,上下无常也。枯茎朽骨,何其神哉!」
《国语辞典》:枯树生华(枯树生华)  拼音:kū shù shēng huā
乾枯的树再生新花。语本《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比喻在绝望中获得生机。也作「枯木逢春」。
《国语辞典》:枯鱼涸辙(枯鱼涸辙)  拼音:kū yú hé chè
车辙乾涸,则辙中之鱼不能活。比喻人陷于困境。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七出:「枯鱼涸辙暂潜踪,大鹏何日天风送。」
《国语辞典》:枯燥无味(枯燥无味)  拼音:kū zào wú wèi
单调、呆板而没有趣味。如:「枯燥无味的文章往往不受读者欢迎。」
《国语辞典》:集苑集枯  拼音:jí yuàn jí kū
有的栖息在茂盛的树木上,有的栖息在乾枯的树枝上。语本《国语。晋语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比喻人各有志,所以趋舍不同,境遇荣辱亦有所差别。
《国语辞典》:巴枯宁主义(巴枯宁主义)  拼音:bā kū níng zhǔ yì
西元一八六四年初俄国革命家巴枯宁(Mikhail Aleksandrovich Bakunin)提出,主张完全废除国家,以个人、团体、宗教、民族间完全自律的合作,建立一切人类关系,并且反对任何组织、纪律和权威。也称为「无政府主义」。
《国语辞典》:严霜偏打枯根草(严霜偏打枯根草)  拼音:yán shuāng piān dǎ kū gēn cǎo
(谚语)比喻灾祸偏降临在不幸者的身上。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这的是严霜偏打枯根草。哎哟,正跌著我这残病腰,一会家疼一会家焦。」
《国语辞典》: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拼音: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谚语)三国时有人献大龟于孙权,孙权命人烹煮,烧柴万车,仍未煮烂。后诸葛恪献言,用老桑树当燃料,果真立即煮熟。故后来煮龟多用桑薪。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诸葛博识》。比喻平白无故遭受连累。《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将李吉押赴市曹斩首,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国语辞典》:形容枯槁  拼音:xíng róng kū gǎo
身形乾瘦。《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分类: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