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枯骨  拼音:kū gǔ
尸体腐烂后留下的骨骸。《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昔文王葬枯骨,公刘敦行苇,世称其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又过火类坳,坳下下望,见坳上有一具枯骨。」
《國語辭典》:冢中枯骨  拼音:zhǒng zhōng kū gǔ
坟墓中的枯骨。比喻无用的人。《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國語辭典》:泽及枯骨(澤及枯骨)  拼音:zé jí kū gǔ
恩惠德泽施及枯尸朽骨,形容恩惠深厚,遍及万物。《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恩加泉壤,庶弭穷魂之冤;泽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泽及枯骨,西伯之深仁。」
《国语辞典》:一聚枯骨  拼音:yī jù kū gǔ
一堆枯槁的骨头。指人死亡已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绍兴十六、七年,李庄简公在藤州以书寄先君。有曰:『某人汲汲求少艾,求而得之,自谓得计,今成一聚枯骨。』」
《国语辞典》:白如枯骨  拼音:bái rú kū gǔ
中医上指苍白而枯槁不泽的病色。见于久病气血俱虚,畏气衰败,如严重的失血、贫血及呼吸衰竭等。
《漢語大詞典》:生肉枯骨
犹言生死肉骨。《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参见“ 生死肉骨 ”。
《國語辭典》:生死肉骨  拼音:shēng sǐ rù gǔ
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晋。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比喻恩施深重,恩同再造。《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一得奉见慈颜,永毕生愿。生死肉骨,岂过今恩。」南唐。徐铉 又代萧给事与楚王书:「存者荷二天之恩,没者释九原之恨,则生死骨肉,未可比量。」
《漢語大詞典》:枯骨死草
指龟甲、蓍草。对占卜用具的轻蔑说法。 汉 王充 论衡·卜筮:“ 周武王 伐 紂 ,卜筮之,逆。占曰:‘大凶。’ 太公 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亦作“ 枯草死骨 ”。 宋 欧阳修 《怪竹辩》:“竹,果无知乎?则无知莫如枯草死骨所谓蓍龟者是也。自古以来,大圣大智之人有所不知者,必问於蓍龟而取决。是则枯草死骨之有知,反过於圣智之人所知远矣。”
《漢語大詞典》:枯骨朽脊
指暴露于野外无主的尸骸。管子·度地:“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
《漢語大詞典》:枯骨之余(枯骨之餘)
谓将死之人。云笈七籤卷四:“夫人叩头自搏而言曰:‘ 华存 卑贱,枯骨之餘。自处尘垢,久染浊秽。’”
《漢語大詞典》:枯骨税
古代苛税的一种。耕牛死后还要缴的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及 潘美 定 湖南 ……营田户给牛,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
分類:耕牛
《漢語大詞典》:枯骨生肉
犹言起死回生。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録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分類: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