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964 【介绍】: 宋大名宗城人,字文素。后唐长兴四年进士。历官知制诰。后周广顺初,累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参知枢密院事,曾详定《刑统》。宋初,加兼侍中,仍为相,罢参知枢密。遇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太祖为之罢坐论之礼。乾德元年,进封鲁国公。次年罢相。生平以廉介自持,不受四方馈赠。有集及《五代通录》、《邕管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1—964 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登进士第。后历佐使府。后晋出帝开运元年(944)除翰林学士。后汉初,加中书舍人。历官户部侍郎。后周太祖初,为枢密副使,广顺元年(951)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宰相9年,累加司徒。恭帝时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率百僚拥立宋太祖。入宋仍为宰相,封鲁国公。《宋史》有传。有文集30卷,不存。《宋文鉴》卷一四、《舆地纪胜》卷六九、《诗话总龟》卷二七引《古今诗话》,存其诗2首、断句6,《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范质(九一一~九六四),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九三三)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封萧国公。入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加待中、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乾德元年(九六三)封鲁国公(同上书卷四)。二年,罢为太子太傅,卒,年五十四。有《范鲁公集》三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宋史》卷二四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后唐长兴四年进士,晋天福中为翰林学士,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广顺初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太祖受禅,加兼侍中。乾德初封鲁国公。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诗一首。(《全唐诗》无范质诗。按质虽为宋初名臣,然曾历仕后晋、汉、周各朝。其从五代主者久,而事宋之日浅,故仍录补于唐诗之列)
全宋文·卷一二
范质(九一一——九六四),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后唐长兴四年进士,历仕后唐、晋、汉、周四朝。后周时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参知枢密院事,封萧国公。入宋,仍为宰相,加兼侍中,进封鲁国公。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傅,卒。质廉介矜慎,力学强记,有集三十卷,又述五代史事为《通录》六十五卷。《宋史》卷二四九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质字文素。宗城人。后唐进士。晋天福中官监察御史直史馆知制诰。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广顺初拜平章右仆射。监修国史。入宋兼侍中。封鲁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095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子发。王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上诸路学制,神宗称其才。哲宗元祐初,为给事中,出知蔡州。绍圣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章惇不协,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
全宋诗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属山东)人。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检正中书刑房习学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元丰二年(一○七九)兼检讨文字(同上书卷三○八)。八年,使北,还,拜给事中(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六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蔡州,历河中府、郑州、陕州、永兴军(同上书卷三六八、四二一、四六五、四八四)。绍圣元年(一○九四)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开封市博物馆藏《开封府题名记碑》)。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元符二年(一○九九)由提点河北路刑狱徙知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三)。有《元丰怀遇集》(《周文忠公集》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已佚。《宋史》卷三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山东莘县)人,旦曾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熙宁六年习学中书刑房公事,遂为检正。元丰五年试右司员外郎兼权提辖拘催市易司物,进起居舍人。充北朝礼信使,还为中书舍人。元祐初以龙图阁待制知蔡州,移知郑州、陕州。绍圣间复为给事中,权吏部尚书,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绍圣中夺职知岳州卒。著有《阆苑记》三十卷、《元丰怀遇集》七卷。见《宋史》卷三二○本传及卷二○四、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三○九、三二五、三三四、三六二、四二一。
《國語辭典》:枢密(樞密)  拼音:shū mì
1.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
2.政府机密的政务。《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唐。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國語辭典》:枢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职官名。枢密院的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简称为「枢密」。
《國語辭典》:枢密院(樞密院)  拼音:shū mì yuàn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创始于唐中叶,掌出纳帝命。宋代与中书省并称为「两府」,掌兵权;明初废。也称为「枢府」、「枢庭」。
《國語辭典》:枢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职官名。枢密院的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简称为「枢密」。
《分类字锦》:辞兼枢密(辞兼枢密)
宋史晏殊传殊性刚简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
分类:翁婿
《漢語大詞典》:枢密太尉(樞密太尉)
枢密使的别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五十年前有通右府书,称枢密太尉,盖旧制文臣为枢密使,皆带检校太尉。”
分類:枢密使
《國語辭典》:内职(內職)  拼音:nèi zhí
1.嫔妃等在宫中当尽的职守。《礼记。昏礼》:「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后汉书。卷一○。皇后纪。序》:「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
2.朝廷内的官职。《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祇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唐。白居易除郑裍太子宾客制〉:「脱以其久居内职,累事先朝,思厚大臣,贵全终始。」
《漢語大詞典》:密学(密學)
枢密直学士的简称。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每吏部尚书补外,除龙图阁学士,户部以下五曹,则除枢密直学士,相呼谓之密学。”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戚密学 纶 初筮仕知 太和县 ,里俗险悍,喜构虚讼,公至,以术渐摩。”
《漢語大詞典》:内枢(内樞)
(1).内枢密的省称。为军国重任。 晋 李轨 《晋泰始起居注》:“ 丹阳 尹 王景文 ……忠规茂绩,实宣国道,宜兼管内枢以重其任。”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 烈祖 受禪, 宗 躐进至内枢使同平章事,迁侍中。时以枢密为内枢者,犹避 吴武王 讳也。”
(2).中书省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中书省:“中书省谓之内枢,亦曰纶阁,又曰纶省,又曰纶闈。”
《漢語大詞典》:枢副(樞副)
宋 代枢密副使的省称。宋史·职官志二:“ 熙寧 四年,詔位参政、枢副、同知下,著为令。”
分類:枢密副使
《漢語大詞典》:贰枢(貳樞)
宋 代指枢密副使。 明 代亦指侍郎。 明 吴宽 《礼部试拟宋以范仲淹为枢密副使谢表》:“伏以西府崇严,位遇均於将相;贰枢赞画,责任重於朝廷。” 明 范景文 《辞免新命疏》:“夫中枢一席,以控九塞,以总六师,而参帷筹,禆庙算,则贰枢所有事也。”按, 崇祯 三年三月, 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辞免。
《国语辞典》:忍耻含垢(忍耻含垢)  拼音:rěn chǐ hán gòu
忍受羞辱。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旷日引月(旷日引月)  拼音:kuàng rì yǐn yuè
耽搁时日,拖延很久。宋。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也作「旷日弥久」。
《漢語大詞典》:佥院(僉院)
(1).即 宋 之签书院事,位在枢密副使之下。
(2). 元 时,宣政院、宣徽院、太常礼仪院、太医院等亦设有此职。
(3). 明 时亦称都察院僉都御史为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