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眼泪洗面(眼淚洗面)  拼音:yǎn lèi xǐ miàn
泪流满面。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國語辭典》:一毛不拔  拼音:yī máo bù bá
本指战国时杨朱所倡的为我、贵己学说。语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用以讥讽人极端吝啬、自私。《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里面,白吃白喝。」
分類:极端吝啬
《國語辭典》:一钱如命(一錢如命)  拼音:yī qián rú mìng
视一文钱如性命般重要。形容人吝啬小气,一毛不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这班买办,平日都是一钱如命的。」也作「一文如命」。
分類:极端吝啬
《國語辭典》:衣不蔽体(衣不蔽體)  拼音:yī bù bì tǐ
衣服破烂短少,遮蔽不住身体。形容极为穷困。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六。奢侈报》:「妻子衣不蔽体,每日求丐得百钱,仅能菜粥度日。」《隋唐演义》第四四回:「老儿见说,忙去唤这些妇女来,可怜个个衣不蔽体,饿得鸠形鹄面。」也作「衣不布体」、「衣不盖体」、「衣不遮身」。
《國語辭典》:胁肩谄笑(脅肩諂笑)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耸立肩膀,露出谄媚的笑容。形容逢迎巴结人的丑态。《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些人让他是个见任刺史,胁肩谄笑,随他怠慢。」
《国语辞典》:偏激之词(偏激之词)  拼音:piān jī zhī cí
过度极端的言论、主张。如:「选举时有些候选人难免有偏激之词。」
《国语辞典》:乱箭攒心(乱箭攒心)  拼音:luàn jiàn cuán xīn
比喻内心极端痛苦。《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国语辞典》:灭绝人性(灭绝人性)  拼音:miè jué rén xìng
形容极端残忍,一点人性都没有。如:「他真是灭绝人性,才会做出那么残忍的事情。」
《国语辞典》:毛发森竖(毛发森竖)  拼音:máo fǎ sēn shù
害怕得毛发都直立起来。形容极端惊惧。宋。岳珂《桯史。卷三。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国语辞典》:毛骨森然  拼音:máo gǔ sēn rán
形容极端阴冷惊惧。《红楼梦》第五一回:「出了房门,只见月光如水,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
《国语辞典》:毛骨森竦  拼音:máo gǔ sēn sǒng
形容极端恐惧。《老残游记》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勃然色变。」
分类:极端恐惧
《国语辞典》:嗜杀成性(嗜杀成性)  拼音:shì shā chéng xìng
将杀人成为一种嗜好。形容极端残忍、凶暴。如:「这种嗜杀成性的凶手,就算多判几个死刑,亦不足以弥补他的罪行。」
《国语辞典》:生灵涂地(生灵涂地)  拼音:shēng líng tú dì
形容人民生活于极端艰苦的困境。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也作「生灵涂炭」。
《国语辞典》:求死不得  拼音:qiú sǐ bù dé
形容处境险恶,极端痛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公孙璞修黄箓斋忏悔宿冤验》:「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野叟曝言》第四回:「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是以辗转于心,未有良策。」
《国语辞典》:回肠寸断(回肠寸断)  拼音:huí cháng cùn duàn
形容极端痛苦哀伤。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一五出:「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