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单色瓷(单色瓷)  拼音:dān sè cí
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金属氧化物为发色剂,以生坯挂釉,入窑经高温还原焰烧成的瓷器。最有名的有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景德镇的霁红、齐青、浇黄、甜白等瓷器。
《国语辞典》:尘爆(尘爆)  拼音:chén bào
空气中极微小的可燃性物质,如面粉、煤尘、谷尘等,浓度相当高时,遇到引燃因素,如摩擦、静电、火花等,所发生的爆炸。
《国语辞典》:轮虫(轮虫)  拼音:lún chóng
动物名。轮形动物。体极微小、无脊椎。前端有轮盘状物,轮缘环生纤毛,为运动及摄取食物之具。雌雄异体,淡水及海水均产,为一般水生动物的天然饵料。
《国语辞典》:尺寸之地  拼音:chǐ cùn zhī dì
形容极微小的地方。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国语辞典》:一丢儿(一丢儿)  拼音:yī diū ér
一点点,极微小的。《水浒后传》第二三回:「你为著蛮触上一丢儿功名,陷害了二万人性命。」
《國語辭典》:毫釐千里  拼音:háo lí qiān lǐ
开始相差极小,结果则差距很大。参见「豪釐千里」条。《水浒传》第九七回:「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毫釐千里之谬!」
《国语辞典》:伸手不见五指(伸手不见五指)  拼音: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视线极微。比喻非常黑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只听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引著他从一条巷堂走进去,伸手不见五指,约摸走了二三十步才见天光。」也作「伸手不见掌」。
《國語辭典》:间不容发(間不容髮)  拼音:jiàn bù róng fǎ
距离十分相近,中间不能容纳一丝毫发。比喻情势危急。《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事机之来,急如弩箭,投机之会,间不容发。」
《漢語大詞典》:毛儿八分(毛兒八分)
一角或一角以下。借指数目极微小的钱。
《國語辭典》:蝼蚁尚且贪生(螻蟻尚且貪生)  拼音:lóu yǐ shàng qiě tān shēng
(谚语)比喻一个人要能爱惜生命。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儿,蝼蚁尚且贪生,怎的做此短见之事?」也作「蝼蚁尚且偷生」。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极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三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三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为极微之微。对于色聚之微而谓之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而至于究竟者。唯是为慧眼之所行,而非眼见之现量得,故正理论称之为假之极微。色聚之微者,前色等之极微,聚合而成一物质上之最极微分也。前色声等十色,虽为实色,然非为单独生者。生时必彼此相依而俱生者。是为诸微之和聚体。故光记以之为假色。而是亦无色之体用,非眼见所得之现量体,故正理论以为假之极微(但此假实为一应之对论,依有部宗实义则所成之微色亦实体也,观下所引了义灯之文可知)。俱舍论四曰:「色聚极细,立微聚名,为显更细于此者。(中略)八事俱生,随一不灭。」同光记曰:「微聚是假,假聚依实。实有多少不同,是即约假聚,明有实数也。」又曰:「应知微有二种:一色聚微,即极少八事俱生,不可灭也。二极微微,即色极少更不可分也。」观此可知也。然而俱舍论十二曰:「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此位之极微也,非第一位实之极微。不可混同。微尘者,眼见上之最极微也。前色聚之极微,上下四方之六方与中心,七微集聚,梵曰阿菟,又曰阿拿,俱舍论单译曰微,馀处多曰极微。即七倍八事俱生之色聚极微,为一阿菟,即一微之量,是眼见上之最极点也。其眼见者非为人之肉眼,惟天眼与轮王眼及今生可得佛果之菩萨(如悉达太子)眼得见者。正理论称之为实之极微。此微更七倍名为金尘,七金尘名为水尘,七水尘名为兔毛尘。金尘者于金中往来无障者。水尘为往来水中之空隙者。兔毛尘为等于兔毛之端者。可以想象极微之量矣。俱舍论十一曰:「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毛尘。」同光记曰:「七极微为一量,微显细聚。梵云阿菟An!u,此名微,眼见色中最微细也。应知但为天眼轮王眼后有菩萨眼所见。」义林章五本曰:「有体用中最极小者所谓阿拿,说此名极微。」然则一极微虽为二十事体和融满足之色体,然未为五识之境,必至七极微积聚成一阿拿色,始为五识之境也(天人等),即一阿拿色具百四十之事体。唯识了义灯二本曰:「有宗云:以七极微成一拿色,然不涉入。各各相去一微,能所(能者极微,所者阿拿)俱实,即从拿色始五识得。若一一微唯意识得,非五识境。」
极微分不分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异其论,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至于极微,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之部分(此曰极微无方分),故不可更为分析。若果欲分析之,则惟以意识之观慧,于一极微中分别有能造之四大,有所造之色香等而已,然如此分析之色香等二十,但为想像,故非实之极微。盖此二十,非事实可分离者也。大乘原不立实体之极微。其极微为以观慧分析粗色之意识想像,故得分析无限。然于某程度而不止之。则与虚空相似,不能为物质之想。故于得为色想之限,立极微之名,而定为分析之之极也。正理论三十二曰:「极微,略有二种:一实二假。其相云何?实谓极成色等自相,于和集位现量所得。假由分析比量所知,谓聚色中以慧渐析至最极位。然后于中辨色声等极微差别,此析所至名假极微。」唯识论二曰:「诸瑜伽师以假想慧于粗色相渐次除析至不可析,假说说极微。此极微犹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以空现,不名为色。故说极微是色边际。」
极微假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于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为实有,而过未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为三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众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众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为现在之极微,作用已,再为体,为过去之极微。极微体法虽为恒有,而其作用,则生灭无常。故胜论异于常经。然则未和合之第一位极微之微,为实法。所和合之第二位色聚之微,亦为实体也。又七微聚集之阿菟色亦为实法。但就于事实现见之上而论,第三七微于和聚之位,始得实成现见一物体,故可谓为实之极微,第一第二之微,于事实上非如此分离,但为以智慧分析之之比量分齐,故谓之为假之极微(观上所引之正理论可知)。然而大乘谓一切之物质,随其量之大小。念念刻刻,自阿赖耶识之种子变现,无自微积至大之法。然则极微者,止为破我见成析空观时,以假想分析物质,实体之极微,决为无有也。唯识论二曰:「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
实之极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