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尘爆
轮虫
尺寸之地
一丢儿
毫厘千里
伸手不见五指
间不容发
毛儿八分
蝼蚁尚且贪生
极微
极微分不分
极微假实
实之极微
分类词汇(续上)
单色瓷尘爆
轮虫
尺寸之地
一丢儿
毫厘千里
伸手不见五指
间不容发
毛儿八分
蝼蚁尚且贪生
佛类词典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极微
极微分不分
极微假实
实之极微
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也。由此而出生宝生如来。见摄真实经上。
极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三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三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为极微之微。对于色聚之微而谓之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而至于究竟者。唯是为慧眼之所行,而非眼见之现量得,故正理论称之为假之极微。色聚之微者,前色等之极微,聚合而成一物质上之最极微分也。前色声等十色,虽为实色,然非为单独生者。生时必彼此相依而俱生者。是为诸微之和聚体。故光记以之为假色。而是亦无色之体用,非眼见所得之现量体,故正理论以为假之极微(但此假实为一应之对论,依有部宗实义则所成之微色亦实体也,观下所引了义灯之文可知)。俱舍论四曰:「色聚极细,立微聚名,为显更细于此者。(中略)八事俱生,随一不灭。」同光记曰:「微聚是假,假聚依实。实有多少不同,是即约假聚,明有实数也。」又曰:「应知微有二种:一色聚微,即极少八事俱生,不可灭也。二极微微,即色极少更不可分也。」观此可知也。然而俱舍论十二曰:「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此位之极微也,非第一位实之极微。不可混同。微尘者,眼见上之最极微也。前色聚之极微,上下四方之六方与中心,七微集聚,梵曰阿菟,又曰阿拿,俱舍论单译曰微,馀处多曰极微。即七倍八事俱生之色聚极微,为一阿菟,即一微之量,是眼见上之最极点也。其眼见者非为人之肉眼,惟天眼与轮王眼及今生可得佛果之菩萨(如悉达太子)眼得见者。正理论称之为实之极微。此微更七倍名为金尘,七金尘名为水尘,七水尘名为兔毛尘。金尘者于金中往来无障者。水尘为往来水中之空隙者。兔毛尘为等于兔毛之端者。可以想象极微之量矣。俱舍论十一曰:「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毛尘。」同光记曰:「七极微为一量,微显细聚。梵云阿菟An!u,此名微,眼见色中最微细也。应知但为天眼轮王眼后有菩萨眼所见。」义林章五本曰:「有体用中最极小者所谓阿拿,说此名极微。」然则一极微虽为二十事体和融满足之色体,然未为五识之境,必至七极微积聚成一阿拿色,始为五识之境也(天人等),即一阿拿色具百四十之事体。唯识了义灯二本曰:「有宗云:以七极微成一拿色,然不涉入。各各相去一微,能所(能者极微,所者阿拿)俱实,即从拿色始五识得。若一一微唯意识得,非五识境。」
(术语)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三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三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为极微之微。对于色聚之微而谓之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而至于究竟者。唯是为慧眼之所行,而非眼见之现量得,故正理论称之为假之极微。色聚之微者,前色等之极微,聚合而成一物质上之最极微分也。前色声等十色,虽为实色,然非为单独生者。生时必彼此相依而俱生者。是为诸微之和聚体。故光记以之为假色。而是亦无色之体用,非眼见所得之现量体,故正理论以为假之极微(但此假实为一应之对论,依有部宗实义则所成之微色亦实体也,观下所引了义灯之文可知)。俱舍论四曰:「色聚极细,立微聚名,为显更细于此者。(中略)八事俱生,随一不灭。」同光记曰:「微聚是假,假聚依实。实有多少不同,是即约假聚,明有实数也。」又曰:「应知微有二种:一色聚微,即极少八事俱生,不可灭也。二极微微,即色极少更不可分也。」观此可知也。然而俱舍论十二曰:「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此位之极微也,非第一位实之极微。不可混同。微尘者,眼见上之最极微也。前色聚之极微,上下四方之六方与中心,七微集聚,梵曰阿菟,又曰阿拿,俱舍论单译曰微,馀处多曰极微。即七倍八事俱生之色聚极微,为一阿菟,即一微之量,是眼见上之最极点也。其眼见者非为人之肉眼,惟天眼与轮王眼及今生可得佛果之菩萨(如悉达太子)眼得见者。正理论称之为实之极微。此微更七倍名为金尘,七金尘名为水尘,七水尘名为兔毛尘。金尘者于金中往来无障者。水尘为往来水中之空隙者。兔毛尘为等于兔毛之端者。可以想象极微之量矣。俱舍论十一曰:「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毛尘。」同光记曰:「七极微为一量,微显细聚。梵云阿菟An!u,此名微,眼见色中最微细也。应知但为天眼轮王眼后有菩萨眼所见。」义林章五本曰:「有体用中最极小者所谓阿拿,说此名极微。」然则一极微虽为二十事体和融满足之色体,然未为五识之境,必至七极微积聚成一阿拿色,始为五识之境也(天人等),即一阿拿色具百四十之事体。唯识了义灯二本曰:「有宗云:以七极微成一拿色,然不涉入。各各相去一微,能所(能者极微,所者阿拿)俱实,即从拿色始五识得。若一一微唯意识得,非五识境。」
极微分不分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异其论,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至于极微,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之部分(此曰极微无方分),故不可更为分析。若果欲分析之,则惟以意识之观慧,于一极微中分别有能造之四大,有所造之色香等而已,然如此分析之色香等二十,但为想像,故非实之极微。盖此二十,非事实可分离者也。大乘原不立实体之极微。其极微为以观慧分析粗色之意识想像,故得分析无限。然于某程度而不止之。则与虚空相似,不能为物质之想。故于得为色想之限,立极微之名,而定为分析之之极也。正理论三十二曰:「极微,略有二种:一实二假。其相云何?实谓极成色等自相,于和集位现量所得。假由分析比量所知,谓聚色中以慧渐析至最极位。然后于中辨色声等极微差别,此析所至名假极微。」唯识论二曰:「诸瑜伽师以假想慧于粗色相渐次除析至不可析,假说说极微。此极微犹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以空现,不名为色。故说极微是色边际。」
(杂语)三位极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异其论,小乘以分析之极为极微。至于极微,则无可分上下左右方角之部分(此曰极微无方分),故不可更为分析。若果欲分析之,则惟以意识之观慧,于一极微中分别有能造之四大,有所造之色香等而已,然如此分析之色香等二十,但为想像,故非实之极微。盖此二十,非事实可分离者也。大乘原不立实体之极微。其极微为以观慧分析粗色之意识想像,故得分析无限。然于某程度而不止之。则与虚空相似,不能为物质之想。故于得为色想之限,立极微之名,而定为分析之之极也。正理论三十二曰:「极微,略有二种:一实二假。其相云何?实谓极成色等自相,于和集位现量所得。假由分析比量所知,谓聚色中以慧渐析至最极位。然后于中辨色声等极微差别,此析所至名假极微。」唯识论二曰:「诸瑜伽师以假想慧于粗色相渐次除析至不可析,假说说极微。此极微犹有方分而不可析,若更析之,便以空现,不名为色。故说极微是色边际。」
极微假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于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为实有,而过未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为三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众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众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为现在之极微,作用已,再为体,为过去之极微。极微体法虽为恒有,而其作用,则生灭无常。故胜论异于常经。然则未和合之第一位极微之微,为实法。所和合之第二位色聚之微,亦为实体也。又七微聚集之阿菟色亦为实法。但就于事实现见之上而论,第三七微于和聚之位,始得实成现见一物体,故可谓为实之极微,第一第二之微,于事实上非如此分离,但为以智慧分析之之比量分齐,故谓之为假之极微(观上所引之正理论可知)。然而大乘谓一切之物质,随其量之大小。念念刻刻,自阿赖耶识之种子变现,无自微积至大之法。然则极微者,止为破我见成析空观时,以假想分析物质,实体之极微,决为无有也。唯识论二曰:「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
(杂语)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亦离散而意游于空中。小乘之经部成实谓现在为实有,而过未为无。小乘之有部宗谓极微为三世实有,常恒不变,只依众生业力之有无而有作用之生灭众生业缘未熟,微体未起作用之位,为未来之极微,正起作用,集成根境,从而为现在之极微,作用已,再为体,为过去之极微。极微体法虽为恒有,而其作用,则生灭无常。故胜论异于常经。然则未和合之第一位极微之微,为实法。所和合之第二位色聚之微,亦为实体也。又七微聚集之阿菟色亦为实法。但就于事实现见之上而论,第三七微于和聚之位,始得实成现见一物体,故可谓为实之极微,第一第二之微,于事实上非如此分离,但为以智慧分析之之比量分齐,故谓之为假之极微(观上所引之正理论可知)。然而大乘谓一切之物质,随其量之大小。念念刻刻,自阿赖耶识之种子变现,无自微积至大之法。然则极微者,止为破我见成析空观时,以假想分析物质,实体之极微,决为无有也。唯识论二曰:「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
实之极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极微)
(术语)(参见: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