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幻日  拼音:huàn rì
停留在大气层上边的极小微粒反射太阳光,假的太阳影像遂由这些微粒的反射而形成,幻日形成一个不清晰的光环,太阳位于环中央。也称为「假日」。
《漢語大詞典》:一閧市
极小之市。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一閧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 汪荣宝 义疏:“文选·任彦昇<宣德皇后令> 李 注引《法言》作‘一巷之市’……一巷之市,市之至小者。”一本作“ 鬨 ”。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三家之村一閧市,皆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尊。”
分類:极小之市
《漢語大詞典》:箭箬
即箬竹。秆匀细而节长,中空极小,可以制筷。叶片宽大,可以裹粽和制船篷。太平御览卷七○四引《郭文举别传》:“ 文举 , 河 内人也。 怀帝 未济江。至 餘杭 市卖箭箬,易盐米。”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上》:“《艺苑雌黄》云:‘ 张景阳 《七命》云:“乃有 荆南 乌程 , 豫北 竹叶。”説者以 荆南 为 荆州 耳,然 乌程县 今在 湖州 ,与 荆州 相去甚远,县南五十步有 箬溪 ,夹溪悉生箭箬。’”参见“ 箬竹 ”。
《國語辭典》:箬竹(篛竹)  拼音:ruò zhú
植物名。禾本科箬竹属,秆高七十至一百五十公分,径四至八毫米,节下被淡黄色粉质毛环,秆箨宿存,箨耳不存。叶长披针形,长可达四十五公分,背面有细毛。秆可制成笔管、烟筒,叶可制斗笠或包粽子。分布中国大陆深山中。现多称为「箬竹」。
分類:竹名箬竹
《漢語大詞典》:以眦睚杀人
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
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 · 王谠《唐语林·雅量》
《漢語大詞典》:蝇头小字(蠅頭小字)
指极小的字。《花城》1981年第1期:“原稿上写着蝇头小字,笔力遒劲,字迹工整,改动的地方甚少,像是一气呵成。”参见“ 蝇头细书 ”。
分類:极小
《國語辭典》:蝇头细书(蠅頭細書)  拼音:yíng tóu xì shū
如蝇头般细小的字或用小字写成的书。《南史。卷四一。齐宗室传。衡阳元王道度传》:「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
《國語辭典》:蝇头小楷(蠅頭小楷)  拼音:yíng tóu xiǎo kǎi
字体细小的楷书。《红楼梦》第七○回:「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分類:极小楷书
《國語辭典》:蝇头细书(蠅頭細書)  拼音:yíng tóu xì shū
如蝇头般细小的字或用小字写成的书。《南史。卷四一。齐宗室传。衡阳元王道度传》:「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
《漢語大詞典》:蝇头本(蠅頭本)
用小字抄印成的极小的书本,科举考试时用以作弊。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杂志》:“ 宋 承平时,科举之制大弊,假手者用薄纸书所为文,揉成团,名曰纸毬,公然货卖。今怀挟蝇头本,其遗製也。”
《漢語大詞典》:蚊子船
即小炮艇。船身极小,故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日》:“西国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类,其大者亦能行远;小者专以往来浅水,扼守口隘, 英国 号曰蚊子船。”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蚊子船者,助守砲臺及海口之船,状其渺小而名也,船仅十五六丈,吃水仅六七尺。”
《國語辭典》:睚眦之怨(睚眥之怨)  拼音:yá zì zhī yuàn
怒目而视的怨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旧唐书。卷五六。李子通传》:「性好施惠,家无蓄积,睚眦之怨必报。」《三国演义》第六五回:「法正为蜀郡太守,凡平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也作「睚眦之隙」、「睚眦之嫌」、「睚眦之私」。
分類:极小怨恨
《國語辭典》:睚眦必报(睚眥必報)  拼音:yá zì bì bào
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也一定要报仇。语本《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后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國語辭典》:一丁点(一丁點)  拼音:yī dīng diǎn
比喻极少、极小。如:「一丁点小事,何必斤斤计较?」
分類:极小
《漢語大詞典》:一斑半点(一斑半點)
比喻极小部分。 宋 胡宏 《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於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些子,所以不到极处也。”参见“ 一斑 ”。
分類:极小小部
《國語辭典》:一斑  拼音:yī bān
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语本《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班。」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他又好修饰,儜瞧他这屋子,就可略见一斑了。」
《漢語大詞典》:闲不容发(閒不容髮)
亦作“间不容髮”。
(1).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或事物很精密。语出大戴礼记·曾天子圆:“律居阴而治阳,厤居阳而治阴,律厤迭相治也,其閒不容髮。”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张登 长於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髮,有织成隐起往往蹙金之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手》:“随有石如卵大,飞落窥者面旁,相去颧颊,间不容髮。”
(2).比喻时间紧迫,事机危急。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係絶於天,不可復结;坠入深渊,难以復出。其出不出,閒不容髮。”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此明白之理,皎如日月,得失之几,间不容髮。”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说他前后两个人都死了,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
《漢語大詞典》:须弥芥子(須彌芥子)
(1).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休説须弥芥子,看取鵾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华严》之义,帝网重重, 须弥 芥子,互相容纳。”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 清 涵秋 《穷丐》上:“ 阿奇 明知积有十圆,不过股分中一须弥芥子。”
《国语辞典》:丝麻皂线(丝麻皂线)  拼音:sī má zào xiàn
比喻极小的纠葛或关系。《金瓶梅》第八二回:「我经济若与他有一字丝麻皂线,灵的是东岳城隍,活不到三十岁。」也作「半丝麻线」、「皂丝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