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61 【介绍】: 元杭州人,字元诚。文宗天历间擢中瑞司典簿,改广州路清远县尹,以廉慎,超授太史院判官。累迁建德路总管。至郡,视之如家,民亦视之如父母。升浙东道都元帅。有《山居新话》。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元诚,钱唐人。以篆学召见累官建德总管晚号山居道人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师名悟光。字公实。姓杨氏。号雪窗。成都之新都人。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说法于白马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会说法。虞文清公赞。谓佛果一枝。凤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记。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悟光,字公实,号雪窗,姓杨氏,蜀之新都人也。母张氏,感白衣大士授贯珠而孕。及生,有风云光景之异。幼而岐嶷,性不好弄。父母继没,哀痛尽礼如成人。舅氏贤公学佛天王寺,光往依之,日事讲习。贤没,乃受度于了冲。间与同侣游谭,便识旨趣。年十有五,诣大慈讲席,纵观钞疏,慨然曰:“以名义为宗,毋乃滞于见解乎?”欲化徐门户,妙彻真诠,振衣出峡,遍历禅林。至杭,谒东屿海知,一见即待以法器,杖厉频加。光坚坐苦究,夜半飞蛾扑镫,见之有省,旦造方丈应答如响,群疑顿释。自是愤发,益通内外典,充净慈记室。海迁灵隐,复侍巾瓶,尽启心要,声闻日闳。元至顺元年,平江白马寺,请光开法,朝夕提撕,学徒整肃,时论归之。元统元年,广教都督管府请主开元寺,勿就,郡守士民强起之。属天旱,光至说法,甘霖大沛。至正二年,行宣政院使纳麟欲革僧寺旧弊,举光主阿育山。先是,诸僧搆讼,产业沦没,光力除其蠹,旬月之间,山川草木为之改观,恳田既复,仓庾日积,殿庑禅房,次第完饰,重建祖堂,整严神相,朝廷以释迦佛舍利所藏,岁颁金帛,至是宠渥益加。光悉以市材木,筑承恩阁以侈上赐。复锡号曰佛日圆明普济禅师。会天童虚席,宣政院俾兼领寺事,光以五日分会说法。俄示微疾,危坐作书,遗偈而逝,时至正十七年六月甲辰朔也。世寿六十有六,坐夏五十有三。悟光虽事参究,而三谛圆融,一心朗澈,著有《心要四会语录》行世。所为诗清丽可传,有《雪窗集稿》二卷。塔于鄮峰草堂,大司农临川危素为之铭。
杨维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51 【介绍】: 元诸暨人,字子固,号方塘。少苦学。仕郡文学,改慈溪校官,迁天台,累官饶州双溪书院山长。为文高古,善书,工墨兰竹石。柯九思自以为弗及,推为“方塘竹”。有《光岳集》、《稚穧录》、《艺游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6—1370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元诗选
维桢,字廉夫,会稽人。登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招之,不往,又忤达识丞相,自苏徙松。明洪武二年,召修礼乐书,维桢谢曰:岂有八十岁老妇,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邪!赋《老客妇词》以进。赐安车诣阙,留百二十日,以白衣乞骸骨,放还。卒年七十有五。廉夫尝居吴山铁冶岭,故号铁崖。过太湖,得莫邪铁笛,又称铁笛道人。筑室松江上,有小蓬壶、草玄阁诸胜。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屦,殆无虚日。玉山草堂之会,推主敦盘。笔墨横飞,铅粉狼藉,或戴华阳巾,披鹤氅,踞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也。所著书数百卷,其《古乐府》尤盛行。张伯雨曰:《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近。今代李季和、杨廉夫遂称作者。廉夫上法汉、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间,故其所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元诗之兴,始自遗山。中统、至元而后,时际承平,尽洗宋、金馀习,则松雪为之倡。延祐、天历间,文章鼎盛,希踪大家,则虞、杨、范、揭为之最。至正改元,人材辈出,标新领异,则廉夫为之雄。而元诗之变极矣!明初,袁海叟、杨眉庵辈皆出自铁门。钱牧斋谓铁体靡靡,久而未艾,斯言未足以服铁崖也。
词学图录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喜铁笛,故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 )枫桥全堂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授天台县尹。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师,议订各种仪礼法典。事成后,即请归,朱元璋命百官于京都西门外设宴欢送,不久逝。擅诗文、书法、戏曲。所创《西湖竹枝词》通俗清新,和者众多。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铁厓,会稽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1368 【介绍】: 元泉州路晋江人,字敬在,号艮翁。从学于丘葵,笃志理学。历仙游、长泰二县教谕,迁兴化路学正,终漳州路学教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词学图录
杨基(1326-1378后) 字孟载,号眉庵。苏州长洲(今吴县)人,原籍嘉州(乐山)。与高启、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精书画。有《眉庵集》,词在集中。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杨基(1326—1378后) 明代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入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官至山西按察使。与高启、徐贲、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工诗,擅书画,有《眉庵集》《眉庵词》等。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广,十二月二十一日初到武昌,慕名登临黄鹤楼,写七古《黄鹤楼看雪》,描写黄鹤楼的雪中奇景。后再次登临,写七古《雪中再登黄鹤楼》,抒发“平生不愿万户侯”和“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的感慨;诗句“玉树参差”、“瀛洲浩荡”被后世书法家题写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冬坊”横额上。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孟载,吴人。㓋武时官按察。有眉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孟载,其先嘉州人。居吴,初以饶介客安置临濠,复徙河南,放归,起知荥阳县,谪钟离,以荐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职。复起奉使湖南广右,还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司副使,进按察使,寻夺职供役。有眉庵集十二卷。
明诗纪事·甲签·卷七
基字孟载,其先嘉州人,家于吴,为张士诚记室。明初安置临濠,旋徙河南,放归。起为荣阳知县,召至京,改太常典簿,再谪钟离。被荐为江西行省幕官,以省臣得罪,落职。复起,奉使湖南、广西,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副使,进按察使,夺官输作,卒于工所。有《眉庵集》十二巷。 (陶宗仪《书史会要》:杨基正书师钟元常,行草师二王。《画史会要》:孟载善山水竹石。 《麓堂诗话》:杨孟载《春草》诗最传,其曰:「六朝旧恨斜阳外,南浦新愁细雨中。」曰:「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诚佳。然「绿迷歌扇,红衬舞裙」已不能脱元诗气习,至「帘为看山尽卷西」,更过纤巧,「春来帘幕怕朝东」,乃艳词耳。 《南濠诗话》:世称高、杨、张、徐,孟载诗律尤精。如云「花无桃李非春色,人有笙歌是太平」,「一官不博三竿日,万事无过两鬓星」,予爱其闲旷。及「乱世身如危处立,异乡人似梦中来」,「千金已废床头剑,一字无存架上书」,则又叹其困穷。如云「红雨落花来衮衮,绿波芳草去迢迢」,「六朝旧恨残阳里,南新愁细雨中」,予爱其含蓄。及云「柳色嫩于鹅破壳,藓痕斑似鹿辞胎」,「小雨透花青见萼,轻雷催笋碧抽尖」,则又惊其新巧。至「翠袖锦筝邀上客,画船银烛照归人」,「高楼锦瑟花连屋,深巷珠帘柳映桥」,则又见其情致之绮麓矣。「宣王石鼓青苔涩,武帝金盘玉露多」,「八阵云开屯虎豹,三江潮落见鼋鼍」,则又见其气象之突兀矣。他如「半醉半醒花冉冉,闲愁闲闷雨沈沈」,「恨不发如春草绿,笑曾花似面颜红」,「万里归心鸥送客,片时残梦鸟惊人」,则又优柔痛快而无牵合排比,其亦诗人之豪者哉! 《诗薮》:杨孟载《结客少年行》,用沈君攸体。如「豪名独擅秋千社,侠气平欺蹴鞠场」,「白璧一双酬剑客,明珠千斛买胡娘」,「金丸挟弹章台左,宝骑闻筝太液旁」,「梅子隔墙羞掷果,桃花深院笑求浆」等语,视沈作远过之。又《岳阳》一首,壮丽欲亚孟浩然,其末句「何入夜吹笛?风急雨冥冥」,尤为脍炙。 《明诗别裁》:杨孟载七言短古,原本李颀、常建诸公。 田按:孟载少负诗名,杨铁崖来吴下,于坐上属赋《铁笛歌》,即效铁体歌云:「铁崖道人吹铁笛,宫徵嚼含太古音。一声吹破混沌窍,一声吹破天地心。一声吹开虎豹闼,彤庭跪献丹扆箴。问君何以得此曲?妙谐律吕,可以召阳而呼阴。都将《春秋》一百四十二年笔削手谱成,透天之窍价重双南金。掉头玉署不肯入,直入弁峰绝顶俯瞰东溟深。王纲正统著高论,唾彼传癖兼书淫。时人不识我不厌,会有使者徽球琳。具区下浸三万六千顷之白银浪,洞庭上立七十二朵之青瑶岑。莫邪老铁作龙吼,丹山凤舞江蛟吟。勖哉宗彦吾所钦,赤泉之盟犹可寻。更吹一声振我清白祖,大鸣盛世载赓阜财解愠南风琴。」铁崖得此诗大喜,挟与俱东,谓从游者曰:「吾在吴又得一铁,优于老铁矣!」此诗虽不见工,然对客挥毫,可以想其豪宕之气矣。《眉庵集》中不乏冲雅之作,特才华烂漫,时伤纤巧。弇州摘其「判醉望愁醒,愁因醉转增」,是词中《菩萨蛮》语。「尚短柳如新折后,已残花似未开时」,是《浣溪沙》调语。竹诧附和之,摘至数十联。昔人评苏子瞻词是诗,秦少游诗是词。弇州、竹诧所云,固未损其声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2—1380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自立,一字子渊,号退庵。洪武四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迁广东行省员外郎。以事谪凤阳。复起为杭州通判。洞悉吏事,吏不能欺,为政则以宽平为主。
维基
杨卓(1332年—1380年),字自立,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龙兴路南昌县(今江西泰和)人。中国明初政治人物。杨卓于洪武四年(1371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逾年,迁广东行省员外郎。之后因事谪田凤阳,又起用为杭州通判。杨卓精于吏事,吏不能欺。因病免职,病卒。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无极,号法天,姓杨氏,大理人也。年十六,礼荡山海印出家,印受法于杭州断崖,崖受法于高峰。无极自弱冠便怀远志,偏历诸方,参叩明眼,大彻宗旨,而六相圆融,三观妙悟。每登讲席,议论风生,有声于时。时大理宰官钦其道誉,延为山主,无极至,以宗印心,以教化人,常讲《华严》、《法华》诸经,一方所仰。明洪武十六年,大军奏凯,六诏绥怀,无极率缁侣间关入觐,戾止金陵,献山茶、龙马、《征南赋》、《进觐诗》,诗曰: “锡杖飞来自点苍,心含葵赤向春阳。楪榆置县初由汉,南诏封王却是唐。世祖北来还宥段,天兵南下便除梁。累朝未有今方有,万国来朝仰圣皇。六龙御宇道隆昌,海不扬波奠大荒。辟土神功同五帝,开天圣德媲三皇。河山气壮鸿图阔,日月光绵凤历长。泽及空门无以报,敢将芹曝献君王。” 太祖御殿纳之,俄而龙驹嘶呜,山茶花放,侍从欢呼,天颜有喜,馆之上刹,法衣典馔,叠邀赐赏。且御书乘春诗二章赐之,诗曰:“春游草木尽青青,觅法年年会未宁。石径云穿霞入树,江波烟罩气横汀。芒鞋馥郁山花嫩,顶相馨香汗水清。试问去来人指路,上方云谷几程程。”又,“春行风暖渐寒轻,华萼馨香雨露清。一钵养生黎藿饭,五天合性玉王经。黄梅岭畔人犹集,白鹤林中刹愈增。幸际此时僧敬日,杖挑云衲下巍层。” 敕授僧纲司都纲,敕曰:“天下大道,惟善无上。其善无上者,释迦是也。因大慈忍志,立大悲愿心,行无所不至,化无所不被。论性原情,谈心妙理。洁六尘以无垢,净六根以无翳。去诸魔而清法界,制外道而乐人天。斯行斯脩,而历劫无量,乃降兜率,至于梵宫,既舍金轮,而犹苦行于雪岭。时道成午夜,明星相符。朕观如来以己之大觉,而欲尽觉诸法界众生,其为慈也大,其为悲也深,可谓无上者与?世人宿有善根者,皆慕佛力,寰中之脩甚广。今大理僧无极博脩佛道,善阐宗风,俗人感化,宜授以大理府僧纲司都纲,钦哉特敕。” 及无极辞归,复御制十八章诗以纪其跋涉之况,并敕大学士李翀 、僧录如玘各赠和章。又《御制诗序》曰:“朕朝天下八荒之来庭者,皆荒徼诸蛮,观其威仪、进退、服色、制度、饮食、词语一切尽异,非重译不能通其情,所以异于中国者为此也。洪武十七年,云南大理府等州县名刹高僧相率来朝,朕甚嘉焉。今诸僧居京师日久,敕礼部宜以僧礼送归。其僧生本云南,学超土俗,经通佛旨,语善华言,诚可谓有志之人矣。”特谕以诗,仍敕翰林诸学士,僧录司诸首僧,各和以诗赠行。更敕建大云殿,并创三十六院以处其徒,时洪武癸亥也。踰年,遣方伯张綩临山慰劳,因达存注之意。十九年,无极始进表称谢。自是息影山阿,研味经义,精阐十年,著《法华注解》七卷。二十九年丙子八月,遣徒文熹诣京呈进。三十二年己卯,以法授文熹,使继其席,盖老之将至,勌于津梁矣。永乐四年丙戌六月二十七日,知时已至,别众而逝。世寿七十四,腊五十八。后五日荼毗,烟云五彩,光见人形,葬于寺西北荡山之原。徒众数百,嗣法者四十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绍兴府馀姚人,字宗彝,别号银塘生。少卓荦,文章书画,无不精妙,尤长于诗。洪武间任长泰主簿。二十四年从明太祖游华山,献《览胜赋》。二十五年乞归东屯,开轩松林中,因又自号万松老人。卒年八十。有集。
沧海遗珠
字宗彝,绍兴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宗彝,馀姚人。洪武中举人才累官长泰主簿以献诗擢吏部考功司主事谪居滇南有凤台贵竹东屯南游诸槁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九
彝字宗彝,馀姚人,侨寓普安。洪武中以人才举,为沔阳仓副使。迁都察院司狱,调长泰主簿,以献诗擢吏部主事。有《凤台》、《贵竹》、《东屯》、《南游》诸稿。 莫友芝《黔诗纪略》:宗彝馀姚人,晚居普安卫。自少卓荦擅诗名,工书画。洪武间,官长泰簿,子显被诬,死刑部狱,孙志编戍普安。宗彝弃官,谐阙自陈。以献诗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二十四年,从驾幸华山,献《榄胜赋》称旨。明年,请老,乞就养孙戍所,遂终焉。卫东屯多松,开万松轩以居,自号万松老人。又于卫西北结亭曰天风。年八十乃卒。高邮沈勖铭其墓曰:「才行兼伟,身与名全。雄词藻翰,蛟舞凤骞。耋耄而康,孰不曰诗之仙?峨峨佳城,观者仰止。讵云殊乡?于光万里。」 田按:吾黔普安卫明初隶云南。沐景颙《沧海遗珠》录谪宦云南及寓公诗,宗彝与焉。宗彝以孙志编戍普安,就养孙所。竹《诗综》云「谪居滇南」,非其实矣。《绍兴志》称:「宗彝别号银塘生,乘牛出入四明洞天,遇风景林壑之美,即箕踞长啸状其草木水石,题诗于上,墨光动荡,可谓韵士。」《贵竹》、《东屯》二集,皆寓黔吟稿也。吾黔寓公之以风雅擅名者,当以宗彝为开先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5—1444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英宗嗣位时方九岁,内廷有异议,赖士奇推戴,浮议乃止。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辟召入翰林永乐初改编修入直文渊阁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沙羡石台东里诸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充编纂官。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历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贞。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然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亦不尽没其所长。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所以宣尼训,服远修文德。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策。卢陵杨士奇。」右诗见杨氏《世美录》。初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于是王忠毅公有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楷」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宋《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其三则皆曰含誉。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时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其日丁亥,名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祗,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伸命饬励,敬哉勿怠!」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记》;太宗在北京,有白鹊之瑞。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时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因命改益。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义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东里问:「昆山有屈昉,何如人?」永年茫然无以对。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永年惭赧而退。及还任,乃求昉识之。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昉应,除南海县丞,卒官。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祠。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似讥其稍涉浅显也。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如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春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好鸟好花春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秋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朱孔易笔也。)

人物简介

简介
杨朝栻,号颖叔,无锡人。初由岁贡授安徽凤阳县教谕,寻擢陕西平凉府华亭县令,文林郎。
杨达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泰宁人,自号紫髯山人,又称𡻩亭仙侣,亦署十六洞天野人。善画山水花鸟竹石,能诗,有作,辄自题句。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三十
号苧翁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一六
杨骥,字仕德,号毅斋。饶平人,一作海阳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举人。仕德与弟杨鸾同受学湛若水,后更从王阳明游。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理,字叔理,号听玉,无锡人。尝作二泉池上螭首,卒年七十二,碧山十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