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0
词典
1
分类词汇
69
共69,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雨条
铁鍊
绳子
接头
沙棱
扣子
枚子
簪子
面条
血沟
脯脡
索粉
药线
打结
结头
《漢語大詞典》:
雨条(雨條)
连成条状的雨点。形容雨下得急下得大。 茅盾
《子夜》
七:“筷子粗细的雨条密密麻麻挂满在窗前。”
分類:
条状
雨点
下得
《国语辞典》:
铁鍊(铁鍊)
拼音:
tiě liàn
用铁环相连成的条状物。《
儒林外史
》第四九回:「后面跟著二十多个快手,当先两个,走到上面,把万中书一把揪住,用一条铁鍊套在颈子里,就抓了出去。」也作「铁链」。
分类:
用铁
铁环
相连
条状
状物
《國語辭典》:
绳子(繩子)
拼音:
shéng zi
绳索。用两股以上纤维物所拧成的长条状物,可供捆绑。《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主人走进去拿出一个红布口袋,盛著几块土,红头绳子拴著。」《红楼梦》第五七回:「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也作「绳儿」。
分類:
绳子
两股
纤维
金属
属丝
条状
状物
《國語辭典》:
接头(接頭)
拼音:
jiē tóu
1.接洽。如:「班刊就交给班代和出版社接头吧!」
2.线路或机件互相接合的地方。
3.连接电器至插座的端头。也称为「插头」。
分類:
接头
了解
接洽
嫁接
内情
上口
联系
条状
状物
植物
投机
两端
连接
《漢語大詞典》:
沙棱(沙稜)
指沙滩上由风浪造成的条状凸起的部分。 唐
孟郊
《峡哀》
诗:“沙稜箭箭急,波齿齗齗开。” 宋
林逋
《送皎师归越》
诗:“野烟含树色,春浪迭沙稜。”
分類:
沙滩
滩上
风浪
造成
条状
凸起
《國語辭典》:
扣子
拼音:
kòu zi
1.可以扣合的纽结。《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黄参赞整理衣服,那广东妓女还替他扣扣子。」也作「纽扣」、「钮扣」。
2.章回小说或说书发展至关键性情节,突然停止、以引起读者或听众高度关切的地方。
《國語辭典》:
扣子(釦子)
拼音:
kòu zi
扣住衣物分片部分的东西。如:「穿上制服时,前排扣子一律扣起来。」
分類:
扣子
章回小说
纽扣
预设
心里
圈套
说书
疙瘩
嫌隙
条状
状物
紧张
热闹
突然
停顿
关节
《漢語大詞典》:
枚子
泛指长条状的引火物。一般用草纸卷、迭而成。 沙汀
《丁跛公》
:“他赶快下床,可是十多个脸上涂着锅烟,头上插着油纸枚子的汉子,冲进来了。”
分類:
长条
条状
引火物
《國語辭典》:
簪子
拼音:
zān zi
别住发髻的饰物。《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小孩子吹的箫、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锡簪子,挝著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
分類:
簪子
发髻
条状
状物
金属
骨头
玉石
《國語辭典》:
面条(麵條)
拼音:
miàn tiáo
面粉制成的条状食品。《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余殷吃的差不多,拣了两根面条,在桌上弯弯曲曲做了一个来龙。」
分類:
面条
面粉
细条
条状
食品
《漢語大詞典》:
血沟(血溝)
条状的流血伤口。 周立波
《暴风骤雨》
第一部十六:“马鞭子抽在 吴家富 的光脊梁上、光腚上,拉出一条一条的血沟。”
分類:
条状
流血
伤口
《漢語大詞典》:
脯脡
条状的干肉。 明
张煌言
《代内人狱中有寄》
诗:“上堂洁脯脡,下堂代斑襴。”
分類:
条状
干肉
《國語辭典》:
索粉
拼音:
suǒ fěn
1.一种用绿豆、白薯等制成的细条形食品。也称为「粉条」。
2.擀面条。《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爹拜禀,娘拜禀,蒸了馒头索了粉,果盒肴馔件件整。」
分類:
绿豆
豆粉
细条
条状
食物
《国语辞典》:
药线(药线)
拼音:
yào xiàn
1.燃点炸药的引线。如爆竹的纸捻。也称为「药捻儿」。
2.比喻事情的开端、原因。《金瓶梅》第六九回:「走在路上,各人省恐,更不量今日受这场亏,那里药线?」《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不过借我们这点,当作药线,好处在后头,所以不必叫他多要。」
3.制成线条状的药物。《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是因清唱赵奇元说起他有极好的药线,要往省下赶举场,说起才合他相处了没多几日。」
分类:
燃点
线条
炸药
条状
开端
引线
药物
原因
爆竹
纸捻
《國語辭典》:
打结(打結)
拼音:
dǎ jié
1.将长条状的丝、绳等物编成结。如:「请将绳子打结,以避免松落。」《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开花帽子,打结衫儿。旧席片对著破毡条,短竹根配著缺糙碗。」
2.阻塞、不能顺畅。如:「她一紧张,舌头就打结。」、「连续假期的车潮使得交通多处打结。」
分類:
打结
条状
状物
疙瘩
《國語辭典》:
打劫
拼音:
dǎ jié
1.劫夺财物。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出:「自家姓刘名洪,专在江上打劫为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元椿只晓得这条路上好打劫人,不想著来这条路上走的人,只贪近,便不是善良本分的人。」
2.下围棋时,反覆争夺一个从属未定,可互相牵制的棋眼。唐。
杜荀鹤
观棋
诗:「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程师爷苦苦的给老爷先摆上五个子儿,叶通还是尽力的让著下,下来下去,打起劫来,老爷依然大败亏输。」
分類:
打劫
抢劫
围棋
围棋术语
棋术
双方
一处
交互
一子
争夺
《漢語大詞典》:
结头
用长条状的东西挽成的疙瘩。例如:在绳子的末端打了一个结头。
分類:
用长
长条
条状
东西
疙瘩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