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9,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杜林官
杜陵花竹归来早
杜陵饥客
杜陵泪
杜陵野老共襟期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召杜(又作:召父杜母 杜母)
杜牧成名居五
杜牧粗才
杜牧风流
杜乔
杜秋娘
杜曲
杜诗韩笔
杜头钱
典故
杜林官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杜林


《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例句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典故
杜陵花竹归来早


《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二〈酬张芬有赦后见赠〉【案:一作司空图诗。】
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阳春忽报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除。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劳君故有诗相赠,欲报琼瑶恨不如。
典故
杜陵饥客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时歌〉【案: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有文过屈宋】【先生所谈过屈宋】【先生所该过屈宋】【先生所抱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德尊一代常轗壈】,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杜陵野客人见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被褐短穴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日籴泰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时赴郑老同衾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痛饮直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但觉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例句

杜陵饥客眼长寒,蹇驴破帽随金鞍。 苏轼 续丽人行

典故
斫却桂更光辉
 
杜陵泪
 
桂枝须斫,清光更多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折尽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披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典故 
官冷
 
广文官冷
 
忘形尔汝
 
杜陵野老共襟期
 
相忘尔汝
 
相尔汝
 
石田茅屋
 
诸公衮衮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时歌〉【案: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有文过屈宋】【先生所谈过屈宋】【先生所该过屈宋】【先生所抱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德尊一代常轗壈】,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杜陵野客人见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被褐短穴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日籴泰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时赴郑老同衾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痛饮直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但觉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典故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水竞不流心
 
烟水自流心不竟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江亭〉
坦腹江亭暖【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典故  
相关人物
召信臣
 
杜诗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杜诗〉~094~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召信臣〉~364~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徵为谏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馀。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

例句

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 李绅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

江郡讴谣誇杜母,洛城欢会忆车公。 白居易 寄李蕲州

典故
杜牧成名居五

相关人物
杜牧


《唐摭言》卷六〈公荐〉
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都试举人,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乃离席与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太学生十数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览。」于是搢笏郎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曰:「请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曰:「不得已,即第五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间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矣。牧虽屠沽,不能易也。」
典故
杜牧粗才
 
牧之

相关人物
杜牧

参考典故
杜牧风流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列传·杜牧〉~3986~
牧字牧之,既以进士擢第,又制举登乙第,解褐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沈传师廉察江西宣州,辟牧为从事、试大理评事。又为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俄真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以弟顗病目弃官。授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并兼史职。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又以弟病免归。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岁中迁中书舍人。牧好读书,工诗为文,尝自负经纬才略。武宗朝诛昆夷、鲜卑,牧上宰相书论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间,盛夏无备,宜五六月中击胡为便」。李德裕称之。注曹公所定孙武十三篇行于代。
《北梦琐言》卷十四
唐自大中以来,以兵为戏者久矣,廊庙之上耻言韬略,以橐鞬为凶物,以铃匮为凶言,就有如卢潘薛能者目为粗材,一旦宇内尘警,闾左飙起,遽以褒衣博带,令押燕颔虎头,适足以取笑耳。
《苏轼诗集》卷十四〈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竹坞〉
晚节先生道转孤,岁寒惟有竹相娱。粗才杜牧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典故
杜牧风流

相关人物
杜牧

参考典故
分司狂御史
 
书记平安


《本事诗·高逸》
杜舍人牧,弱冠成名。当年制策登科,名振京邑。尝与一二同年城南游览,至文公寺,有禅僧拥褐独坐,与之语,其玄言抄旨,咸出意表。问杜姓字,具以对之。又云:「修何业?」傍人以累捷誇之,顾而笑曰:「皆不知也。」杜叹讶,因题诗曰:「家在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杜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置。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馀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杜登科后,狎游饮酒,为诗曰:「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情。三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又题诗曰:「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芝田录》
牛奇章公(牛僧孺)帅维扬,杜牧在幕中,夜多微服逸游。公闻之,以街子数辈潜随牧之以防不虞。后牧之以拾遗召,临别,公以纵逸为戒。牧之始犹讳之,公取一箧来,皆街子报帖,云「杜书记平善」。乃大感服。
典故
杜乔

相关人物
杜乔


《后汉书》卷六十三《杜乔传》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少为诸生,举孝廉,辟司徒杨震府。稍迁为南郡太守,转东海相,入拜侍中。」「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陛下越从藩臣,龙飞即位,天人属心,万邦攸赖。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伤善害德,兴长佞谀。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闇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为乱而已,丧身亡国,可不慎哉!』书奏不省。」

例句

跋扈以成梁冀在,简书难问杜乔归。 罗隐 经故洛阳城

典故
相关人物
杜秋娘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秋娘〉
并序:「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已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诗云:「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其间杜秋娘】,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案: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毛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天高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客座赘语》卷四〈秋娘〉~32~
唐杜秋娘,金陵女子也,为浙西观察使李锜妾。尝为锜辞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君须折,莫待花残空折枝。」锜反,被籍入宫。后随皇子漳王。王有罪废,秋娘放归故里。杜牧之樊川集云: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五言长篇五十六韵。语多奇丽。
典故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曲江三章五句三首〉【案: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开元中。开凿为胜境。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巳。】
〈曲江三章五句三首〉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杜诗详注》卷二
清·仇兆鳌注:「杜曲,在长安。俗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雍录》:「樊川韦曲东十里,有南杜、北杜。杜固谓之南杜,杜曲谓之北杜。二曲,名胜之地。」
《新唐书》卷一百六〈杜正伦列传〉~4039~
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正伦工属文,尝与中书舍人董思恭夜直,论文章。思恭归,谓人曰:「与杜公评文,今日觉吾文顿进。」无子,以兄子志静为嗣。
典故
杜诗韩笔
 
煎凤髓续弦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一〈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典故
杖头挂百钱
 
杜头钱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7~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國語辭典》:冷官  拼音:lěng guān
清閒、地位不重要的官职。唐。张籍 早春閒游诗:「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宋。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二首之一:「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也作「冷宦」。
《漢語大詞典》:召杜
见“ 召父杜母 ”。
《國語辭典》: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指西汉召信臣。杜母,指东汉杜诗。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博得百姓爱戴,故称为「召父杜母」。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后用以称扬地方长官的政绩。
分類:他们
《國語辭典》: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指西汉召信臣。杜母,指东汉杜诗。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博得百姓爱戴,故称为「召父杜母」。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后用以称扬地方长官的政绩。
分類:他们
《漢語大詞典》:杜母
(1).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 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
(2).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國語辭典》:杜秋娘  拼音:dù qiū niáng
人名。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之妾。锜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杜曲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