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如泥  拼音:rú ní
1.比喻人酩酊大醉。如:「烂醉如泥」。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五首之二:「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如柴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在水中则活,去水醉如一块泥,因名『泥』。人醉则肢体软如泥虫然。」
2.像泥土一样松软或没价值。如:「削铁如泥」、「价贱如泥」。唐。李益〈紫骝马〉诗:「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国语辞典》:秋虫(秋虫)  拼音:qiū chóng
秋季夜晚鸣叫的虫,如蟋蟀等。唐。杜甫〈除架〉诗:「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清。邵瑞彭〈蝶恋花。冉冉中原歌舞地〉词:「一路秋虫啼未已,汝南遥夜鸡声起。」
《国语辞典》:旧俗(旧俗)  拼音:jiù sú
旧有的习俗。《诗经。周南。关雎。序》:「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楚贡何年绝,尧风旧俗疑。」
《国语辞典》:著处(著处)  拼音:zhuó chù
到处。唐。杜甫〈远游〉诗:「贱子何人记?迷方著处家。」
《国语辞典》:汩没(汩没)  拼音:gǔ mò
1.沉沦。唐。李咸用〈秋夕书怀寄所知〉诗:「三岛路遥身汩没,九天风急羽差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倘若恐怕浊界汩没,一时记不起,到得五十年后,我来指你个境头。」
2.浮沉。宋。苏洵〈木假山记〉:「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3.埋没。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4.形容水波的声音。
5.淹没。
《漢語大詞典》:云叶(雲葉)
(1).犹云片,云朵。 南朝 陈 张正见 《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 唐 杜甫 崔彧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仇兆鳌 注:“ 陆机 《云赋》:金柯分,玉叶散。” 宋 范成大 《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之一:“风花秋黯淡,云叶雨连绵。”
(2).浓密的叶子。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3).木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四:“云叶,生 密县 山野中。其树枝叶皆类桑,但其叶如云头,花叉又似木欒树。叶微阔。开细青黄花。其叶味微苦。”
《国语辞典》:古屋  拼音:gǔ wū
年代久远的房子。如:「古屋总是离不开许多神秘的传说。」唐。杜甫〈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国语辞典》:衣袖  拼音:yī xiù
衣服的袖子。唐。杜甫〈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
《国语辞典》:藤杖  拼音:téng zhàng
用藤编织而成的手杖。唐。杜甫〈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诗:「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拄著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漢語大詞典》:杜诗(杜詩)
指 唐 代大诗人 杜甫 的诗或诗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巴金 《家》二四:“ 杜 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国语辞典》:国破(国破)  拼音:guó pò
国家沦亡。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语辞典》:但云  拼音:dàn yún
只说。唐。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五。勋戚。中宫外家恩泽》:「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分类:只说杜甫
《国语辞典》:鬓成丝(鬓成丝)  拼音:bìn chéng sī
言鬓发变白。唐。李白〈上三峡〉诗:「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唐。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国语辞典》:必若  拼音:bì ruò
倘若、如果。《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如累卵,难于上天。」唐。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也作「若必」。
《国语辞典》:浅红(浅红)  拼音:qiǎn hóng
淡红色。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