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杖戈
杖断
杖任
榛杖
箠杖
明杖
桑节杖
权杖
据杖
龙头杖
讯杖
刑杖
相杖
香杖
束杖
《骈字类编》:杖戈
左传见舆豭下议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丞相卿士大夫劳于图 握兵之将熊罴之士畏懦䠞蹜莫肯杖戈为士卒前行者
《國語辭典》:杖断(杖斷)  拼音:zhàng duàn
判决施行杖责。元。李致远《还牢末。楔子》:「去了他那枷,杖断八十者。」《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
分類:杖刑
《漢語大詞典》:杖任
依靠,信任。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答,恐民帅小丑,不足杖任。”杖,一本作“ 仗 ”。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 欢 使将兵十万,专治 河 南,杖任若己之半体。”
分類:依靠信任
《骈字类编》:榛杖
礼记郊特牲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注物之助成岁功者至此而老老则终矣故皮弁素服葛带榛杖以送之
《漢語大詞典》:箠杖
1.棍棒。 汉 王充 论衡·订鬼:“病者因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2.用棍棒拷打。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兴定 初, 朮虎高琪 为相,恶士大夫,有罪輒以军储论,加箠杖。”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荷蒙圣慈俯从,曲赐宽宥,免其箠杖,天下莫不称仁焉。”
分類:棍棒拷打
《國語辭典》:明杖  拼音:míng zhàng
瞎子用以探路的手杖。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虫云:『你敢柱著明杖儿走。』」《西游记》第二一回:「先生,你的明杖儿呢?」
《漢語大詞典》:桑节杖(桑節杖)
带节的桑木手杖。 唐 王绩 《被召谢病》诗:“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
《國語辭典》:权杖(權杖)  拼音:quán zhàng
象徵某种权力的手杖,多为政治或宗教上所使用。
《漢語大詞典》:据杖(據杖)
依凭;根据。汉书·杜钦传:“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始终之本,无所据杖,故遂俛仰从羣臣议。”
分類:依凭根据
《漢語大詞典》:龙头杖(龍頭杖)
饰有龙头的拐杖。 唐 施肩吾 《山居乐》诗:“手持十节龙头杖,不指虚空即指云。”元史·石天麟传:“ 天麟 年七十餘,帝以所御金龙头杖赐之。”
分類:龙头拐杖
《漢語大詞典》:讯杖(訊杖)
(1).古代刑具。拷问囚犯的棍棒。新唐书·刑法志:“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二分二釐。”明史·刑法志一:“笞,大头径二分七釐,小头减一分。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减如笞之数。笞、杖皆以荆条为之,皆臀受。讯杖,大头径四分五釐,小头减如笞杖之数,以荆条为之,臀腿受。笞、杖、讯,皆长三尺五寸,用官降式较勘,毋以筋胶诸物装钉。”
(2).指夹棍。 清 魏裔介 《据实条奏疏》:“夹棍谓之讯杖。查得旧例一款,犯重罪赃证明白,抗拒不招者,众官员立明案验,方许刑讯。”
《國語辭典》:刑杖  拼音:xíng zhàng
责打犯人的棍棒。《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刑杖夹拶之具,皆竹木为之。」
《漢語大詞典》:相杖
见“ 相仗 ”。
《漢語大詞典》:相仗
亦作“ 相杖 ”。 犹相持。史记·南越列传:“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自 河中 、 永兴 、 凤翔 三镇拒命以来,朝庭继遣诸将讨之……惟 郭从义 、 王峻 置栅近 长安 ,而二人相恶如水火自春徂秋皆相仗莫肯攻战。”参见“ 相持 ”。
分類:相持
《漢語大詞典》:香杖
指禅杖。 南朝 梁 刘潜 《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犹有香杖迭衣,红爪紺髮。”
分類:禅杖
《漢語大詞典》:束杖
(1).捆起来的刑具。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我公大司諫,一切从民欲。梅润侵束杖,和气生空狱。”
(2).收起刑具。参见“ 束杖理民 ”。
分類:刑具
《國語辭典》:束杖理民  拼音:shù zhàng lǐ mín
束杖,收起刑具,不滥施刑罚。束杖理民指为官宽仁爱民。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差您二人去陈州开仓粜米,钦定五两白银一石细米,则要你奉公守法,束杖理民。」《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头折》:「上圣自从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