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杖  拼音:míng zhàng
瞎子用以探路的手杖。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虫云:『你敢柱著明杖儿走。』」《西游记》第二一回:「先生,你的明杖儿呢?」
《漢語大詞典》:桑节杖(桑節杖)
带节的桑木手杖。 唐 王绩 《被召谢病》诗:“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
《國語辭典》:权杖(權杖)  拼音:quán zhàng
象徵某种权力的手杖,多为政治或宗教上所使用。
《漢語大詞典》:据杖(據杖)
依凭;根据。汉书·杜钦传:“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口陈指麾,益令议者发明众嫌,始终之本,无所据杖,故遂俛仰从羣臣议。”
分類:依凭根据
《漢語大詞典》:龙头杖(龍頭杖)
饰有龙头的拐杖。 唐 施肩吾 《山居乐》诗:“手持十节龙头杖,不指虚空即指云。”元史·石天麟传:“ 天麟 年七十餘,帝以所御金龙头杖赐之。”
分類:龙头拐杖
《漢語大詞典》:讯杖(訊杖)
(1).古代刑具。拷问囚犯的棍棒。新唐书·刑法志:“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二分二釐。”明史·刑法志一:“笞,大头径二分七釐,小头减一分。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减如笞之数。笞、杖皆以荆条为之,皆臀受。讯杖,大头径四分五釐,小头减如笞杖之数,以荆条为之,臀腿受。笞、杖、讯,皆长三尺五寸,用官降式较勘,毋以筋胶诸物装钉。”
(2).指夹棍。 清 魏裔介 《据实条奏疏》:“夹棍谓之讯杖。查得旧例一款,犯重罪赃证明白,抗拒不招者,众官员立明案验,方许刑讯。”
《國語辭典》:刑杖  拼音:xíng zhàng
责打犯人的棍棒。《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刑杖夹拶之具,皆竹木为之。」
《漢語大詞典》:相杖
见“ 相仗 ”。
《漢語大詞典》:相仗
亦作“ 相杖 ”。 犹相持。史记·南越列传:“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自 河中 、 永兴 、 凤翔 三镇拒命以来,朝庭继遣诸将讨之……惟 郭从义 、 王峻 置栅近 长安 ,而二人相恶如水火自春徂秋皆相仗莫肯攻战。”参见“ 相持 ”。
分類:相持
《漢語大詞典》:香杖
指禅杖。 南朝 梁 刘潜 《雍州金像寺无量寿佛像碑》:“犹有香杖迭衣,红爪紺髮。”
分類:禅杖
《漢語大詞典》:束杖
(1).捆起来的刑具。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我公大司諫,一切从民欲。梅润侵束杖,和气生空狱。”
(2).收起刑具。参见“ 束杖理民 ”。
分類:刑具
《國語辭典》:束杖理民  拼音:shù zhàng lǐ mín
束杖,收起刑具,不滥施刑罚。束杖理民指为官宽仁爱民。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差您二人去陈州开仓粜米,钦定五两白银一石细米,则要你奉公守法,束杖理民。」《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头折》:「上圣自从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漢語大詞典》:蛇杖
手杖;拐杖。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前面执着蛇杖的是神的使者 合尔米士 ,后面跟着他而来的,啊,便是那位叛逆的取火者 柏洛米修士 。”
分類:手杖拐杖
《漢語大詞典》:随年杖(隨年杖)
五代 的滥刑之一。杖击数与受刑人年龄相同。新五代史·汉臣传·刘铢:“民有过者,问其年几何,对曰若干,即随其数杖之,谓之‘随年杖’。”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每仗人,双杖对下,谓之‘合欢杖’;或杖人如其岁数,谓之‘随年杖’。此又藩郡之滥刑也。”
《國語辭典》:面杖(麵杖)  拼音:miàn zhàng
做面用的工具。长条形,像棍子般。《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说那先生撒帐未完,只见翠莲跳起身来,摸著一条面杖,将先生夹腰两面杖。」
《漢語大詞典》:仰杖
见“ 仰仗 ”。
《國語辭典》:仰仗  拼音:yǎng zhàng
仰赖、凭仗。《红楼梦》第一○回:「就请先生进去看看儿妇,仰仗高明,以释下怀。」《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果蒙不弃,到了敝省,将来各事都要仰仗。」
《漢語大詞典》:瑶杖
玉杖。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七:“ 汉武帝 冢里先有玉箱瑶杖各一。是西胡 康渠王 所献。帝平素常玩之,故入梓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