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村女
乡村女子。 唐 李端 《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诗:“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檝。”《水浒传》第九回:“白髮田翁亲涤器,红颜村女笑当壚。”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 林妹妹 ,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
《漢語大詞典》:东村女(東村女)
指 东施 。《红楼梦》第六四回:“一代倾城逐浪花, 吴 宫空自忆儿家。效顰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参见“ 东施效顰 ”。
分類:东施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漢語大詞典》:村娃
乡村女子。 唐 陆龟蒙 《丹阳道中寄友生》诗:“海俗芦编室,村娃练束衣。”
《漢語大詞典》:村婢
乡村女佣。 宋 陆游 《村兴》诗:“园丁上牛米,村婢博蚕盐。”
《国语辞典》:小放牛  拼音:xiǎo fàng niú
1.戏曲剧目。叙村女遇一牧童,相互诘问,对答风趣而载歌载舞的故事。
2.流行于河北地区的民间歌舞。描写村姑向一牧童问路,而有逗趣、幽默的对答。由于曲调平易流畅,节奏活泼明快,十分受到欢迎,后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
《漢語大詞典》:金兰会(金蘭會)
旧时 广州 顺德 农村女子结社的名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兰会:“ 广州 顺德 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寧,恒不返夫家,至有未成夫妇礼,必俟同盟姊妹嫁毕,然后各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
《漢語大詞典》:村务女(村務女)
乡村女子。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一折:“我如今甘苦用辛勤,怎敢闲游荡?相伴着村务女提篮儿採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