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权宠(權寵)  拼音:quán chǒng
1.掌权的宠臣。《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性矜絜自贵,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也作「权幸」。
2.权势荣宠。《三国演义》第三回:「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权任(權任)
(1).权力职责。后汉书·陈忠传:“常侍 江京 、 李闰 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后 諤 稍稍进用,数年间为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判司农寺,皆要官。权任渐重。无何,坐事夺数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屡兼二品正卿:“又以太宰正兼大司马者一次,皆身綰二綬,各领事寄,极古今权任之重,一身当之。”
(2).暂且担任。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吏卒无常者,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言己自溃败,非敌胜也。”
《國語辭典》:国权(國權)  拼音:guó quán
国家的政权。《史记。卷四二。郑世家》:「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南朝梁。沈约恩倖传论〉:「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
《國語辭典》:国玺(國璽)  拼音:guó xǐ
一国元首所用,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印信。《后汉书。卷四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徐璆》:「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辨误二。国玺》:「盖秦玺自汉以来,世世传受,号称国玺。」
《國語辭典》:立宪(立憲)  拼音:lì xiàn
制定宪法。如:「我国在经过重重困难之后才得以完成立宪,实行民主政治。」
《國語辭典》:主权(主權)  拼音:zhǔ quán
1.独立自主,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权力。《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大帅的议论,诚然寓意深远,但是各式事情,一齐惟顾问官之言是听,恐怕大权旁落,大帅自己一点主权没有。」
2.近代构成国家的四要素之一。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对内具有排外的管辖权,对外则有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力。《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中国失了主权,办一个小小犯人,都要听外国人做主。」
《國語辭典》:失权(失權)  拼音:shī quán
1.失去政权。唐。韩愈《顺宗实录四》:「春旱,德宗数猎苑中,延龄疏言,贽等失权怨望。」《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我也常听父亲说起,现在玉帝失权,阿修罗当道。」
2.法律上称丧失其应享受及应行使的权利。
分類:失去权力
《國語辭典》:下放  拼音:xià fàng
指把干部调到下级单位去工作,或把人送到偏远地带从事劳役。
《漢語大詞典》:齐斧(齊斧)
(1).利斧。齐,通“ 资 ”。
(2).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晋书·元帝纪论:“ 中宗 失驭强臣,自亡齐斧,两京胡 羯 ,风埃相望。”旧唐书·玄宗纪上:“上御承 天门楼 ,下制曰:‘齐斧一麾,凶渠尽殪。’” 章炳麟 《訄书·商鞅》:“虽不刑措,其势将偃齐斧以攻榱桷。”参见“ 黄鉞 ”、“ 资斧 ”。
《國語辭典》:权力(權力)  拼音:quán lì
具有控制、指挥等影响的力量。《汉书。卷九二。游侠传。万章传》:「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又想他们的权力,虽然够用,只不知昨晚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國語辭典》:君权(君權)  拼音:jūn quán
君主管理政治的权力。
《漢語大詞典》:傅翼
添翼。常比喻给凶残者以权力地位等,使之更易于作恶。逸周书·寤儆:“无虎傅翼,将飞入宫,择人而食。”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若便以军临之,吏民 羌 胡 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为虎傅翼也。”梁书·贺琛传:“如復傅翼,增其搏噬,一何悖哉!”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戴角无上齿,傅翼恒两足。物生有定分,彼赢此或缩。”
《國語辭典》:当政(當政)  拼音:dāng zhèng
掌握政权。如:「当政者要有仁民爱物的心胸。」
《國語辭典》:分权(分權)  拼音:fēn quán
政府中不同性质的统治权功能的分离,称为「分权」。如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分由不同的、各自独立的机关行使。
分類:分散权力
《漢語大詞典》:窃权(竊權)
不正当的权力。晏子春秋·问上十七:“上无骄行,下无諂德;上无私义,下无窃权;上无朽蠹之藏,下无冻馁之民。”
分類:正当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