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走绳子(走繩子)
即走绳。古称走索。传统杂技节目之一。 蒋和森 《风萧萧》十一:“不但有会唱的,还有会吹的,会画的,连会走绳子的、踩高竿儿的都有哩!”亦称“ 走绳索 ”。 凌力 《星星草》第九章:“还有几个卖艺,走绳索的姑娘。”参见“ 走索 ”。
《國語辭典》:走索  拼音:zǒu suǒ
一种古代的杂戏。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行走,并表演各种动作。《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也称为「走绳索」。
《國語辭典》:走钢丝(走鋼絲)  拼音:zǒu gāng sī
一种杂技。演员在悬空的钢丝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为马戏团中常见的表演。
《國語辭典》:走索  拼音:zǒu suǒ
一种古代的杂戏。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行走,并表演各种动作。《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也称为「走绳索」。
《国语辞典》:弄甏  拼音:nòng pèng
一种民俗杂技。即耍坛子。耍弄时,用手抓起磁坛,在空中转动,使盘旋于腰腹或两腋两股之间。清。顾禄《清嘉录。卷一。新年》:「置磁甏于拳,以手空中抓之,令盘旋腰腹及两腋两股,倏起倏落,谓之『弄甏』。」
《国语辞典》:顶技(顶技)  拼音:dǐng jì
一种杂技。演员用头、额或鼻来顶棍棒,或口衔棍棒,在棍桩顶端置瓶、碗、蛋、桌等易碎或笨重的物件,以表现演员的平衡技巧。
《国语辞典》:赶档(赶档)  拼音:gǎn dǎng
1.利用街市村镇热闹的时候,贩卖货品或表演杂技赚取利润。如:「这次赶档,你老兄赚了多少钱?」也作「赶档子」。
2.趁别人忙乱的时候,暗中取得私人的利益。如:「别人忙著救火,他却赶档偷东西。」也作「赶眼错」。
《国语辞典》:综艺团(综艺团)  拼音:zòng yì tuán
包罗歌唱、舞蹈、杂技等节目的演艺团体。如:「自从有了彩色电视之后,五、六○年代很多综艺团在全台各地演出的盛况,今已不复见。」
《国语辞典》:顶橦踏索(顶橦踏索)  拼音:dǐng chuáng tà suǒ
杂技表演的项目。指顶竿与走绳索。见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
分类:杂技表演
《国语辞典》:马戏团(马戏团)  拼音:mǎ xì tuán
以大象、狮、虎各类动物杂技、空中飞人、马术等表演,供大众观看娱乐的杂技团。也称为「马戏班」。
《国语辞典》:女落子  拼音:nǚ lào zi
歌女所演的杂技。
分类:歌女杂技
《国语辞典》:玩把戏(玩把戏)  拼音:wán bǎ xì
1.江湖艺人表演杂技、魔术等。如:「此人玩把戏,出神入化,让人大开眼界。」
2.比喻玩弄手段。如:「这件事颇有蹊跷,可能有人在背后玩把戏。」
《漢語大詞典》:高絙伎
亦作“ 高縆伎 ”。 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通典·乐六:“高絙伎,盖今之戏绳者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高絙:“ 梁 有高絙伎云。今戏绳者,谓上索者是也,亦踏索之事云,非自 梁 始也。又有弄椀诸伎。 后汉 天子正旦受贺,以大绳繫两柱,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比肩而不倾。”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曾见高縆伎,行绳若飞越。” 钱仲联 笺注引《续汉书·礼仪志》:“以两大丝绳繫两柱,中头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切肩不倾。”
《漢語大詞典》:高絙百尺
杂技名。即走索。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参见“ 高絙伎 ”。
《漢語大詞典》:高絙伎
亦作“ 高縆伎 ”。 指杂技中走索的艺人。通典·乐六:“高絙伎,盖今之戏绳者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高絙:“ 梁 有高絙伎云。今戏绳者,谓上索者是也,亦踏索之事云,非自 梁 始也。又有弄椀诸伎。 后汉 天子正旦受贺,以大绳繫两柱,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比肩而不倾。”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曾见高縆伎,行绳若飞越。” 钱仲联 笺注引《续汉书·礼仪志》:“以两大丝绳繫两柱,中头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对面道逢,切肩不倾。”
《國語辭典》:抖空竹  拼音:dǒu kōng zhú
一种杂技。以绳兜住空竹的轴,抖动它旋转而发声。参见「扯铃」条。
《分类字锦》:动息丝纶(动息丝纶)
唐宋纸鸢赋动息乎丝纶之际舒藏乎掌握之中
分类:杂技
《國語辭典》:飞车走壁(飛車走壁)  拼音:fēi chē zǒu bì
一种骑著车子在特制的环形建筑物中快速奔驰的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