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百戏人(百戲人)
古代杂技演员。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故事:“大礼毕,车驾登楼,有司于 丽正门 下肆赦,即立金鸡竿盘,令兵士捧之。在京係左右军百戏人,今乃瓦市百戏人为之。盖天文有天鸡星明,则主人间有赦恩。”
分類:杂技演员
《漢語大詞典》:百戏衣(百戲衣)
古代杂技演员所穿的服装。魏书·乐浪王忠传:“ 忠 愚而无智,性好衣服,遂著红罗襦,绣作领,碧紬袴,锦为缘。帝谓曰:‘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著百戏衣?’”
《國語辭典》:百尺竿头(百尺竿頭)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
百尺竿的顶端。比喻达到极高的境界,多用来勉励人的成就虽达登峰造极的境地,仍须努力上进。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元。张养浩〈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乾休。」也作「百丈竿头」、「万丈竿头」。
《分类字锦》:碧绳(碧绳)
王建 鞦韆词 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鞦韆,盘巾结带分两边。
分类:杂技
《分类字锦》:宝杖雕文(宝杖雕文)
蔡孚 打毬篇 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毬。
分类:杂技
《漢語大詞典》:倒舞伎
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旧唐书·音乐志二:“ 苻坚 尝得西域倒舞伎。 睿宗 时, 婆罗门 献乐,舞人倒行,而以足舞於极銛刀锋,倒植於地,低目就刃,以歷脸中;又植於背下,吹篳篥者立其腹上,终曲而亦无伤;又伏伸其手,两人躡之,旋身遶手,百转无已。”
《漢語大詞典》:担幢伎(擔幢伎)
表演担幢杂技的人。晋书·桓彝传:“获 关中 担幢伎,以充太乐。”
分類:表演杂技
《漢語大詞典》:迭踏
古杂技名。犹今之迭罗汉。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火胡 立於十重朱画床子上,令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执五彩小帜……俄而手足齐举,为之踏浑脱。歌呼抑扬,若履平地。”
《漢語大詞典》:迭罗汉
1.亦作"叠罗汉"。
2.体操、杂技表演项目之一。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造型。
《國語辭典》:叠罗汉(疊羅漢)  拼音:dié luó hàn
一种杂技表演的项目。人上架人,由许多人叠成各种式样。
《漢語大詞典》:东海黄公(東海黄公)
指古代杂技幻术表演者 东海 人 黄公 。 汉 代亦以为角抵戏名。 汉 张衡 《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 渭 通 涇 。 东海 黄公 ,赤刀 粤 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西京杂记卷三:“余所知有 鞠道龙 ,善为幻术,向余説古昔事: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昔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髮,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三辅 人俗用以为戏, 汉 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漢語大詞典》:鼎跃(鼎躍)
举鼎跳跃。古代的一种杂技。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戏车鼎跃,咸出补吏,累功积日,或至卿相。”
分類:跳跃杂技
《漢語大詞典》:顶橦(頂橦)
顶竿。杂技的一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顶橦踏索。”
分類:杂技
《漢語大詞典》:蹬技
一种传统的杂技节目。演员仰卧,两足向上,推动所蹬之物,使之旋转、翻滚,也可使之平衡而不倒。有蹬缸、蹬桌、蹬人、蹬伞、蹬梯等种种花样。
《分类字锦》:螮蝀饮河(螮蝀饮河)
刘禹锡 竞渡曲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分类: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