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伧儜(傖儜)  拼音:cāng néng
形容声音粗俗杂乱。《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鼓吹裴回,其声伧儜。」《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酒数行,乐奏作于堂,鼓吹伧儜,宾主甚乐。」
《漢語大詞典》:氛杂(氛雜)
杂乱之气。 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分類:杂乱
《國語辭典》:尨茸  拼音:méng róng
杂多纷乱的样子。《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分類:丛杂杂乱
《漢語大詞典》:芜梗(蕪梗)
(1).荒芜阻塞。晋书·宗室传论:“值王室多难,中原芜梗,表义甄节,效绩艰危。” 严复 《原强》:“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捍格芜梗者势也。”
(2).杂乱不通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而近世纪载,出於史学久絶之后,一切文辞叙述,芜梗闒冗,全无法度。”
《漢語大詞典》:烦烦(煩煩)
纷繁杂乱。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姤》:“东乡烦烦,相与笑言。”
《漢語大詞典》:散杂(散雜)
松散杂乱。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叙》:“其辞旨固不甚谬戾於本,特其漶漫散杂,亡足采者,非以解颐,足鼓掌耳。” 章炳麟 《论式》:“今 汉 籍见存者,独有 王充 ,不循俗迹,恨其文体散杂,非可讽诵,其次独有《昌言》而已。”
分類:松散杂乱
《漢語大詞典》:碎乱(碎亂)
琐碎杂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 魏 ( 魏文帝 曹丕 )典密而不周, 陈 ( 陈思王 曹植 )书辩而无当, 应 ( 应瑒 )论华而疏略, 陆 ( 陆机 )赋巧而碎乱。”
《漢語大詞典》:嘈嗷
(1).象声词。形容声音喧闹杂乱。西京杂记卷六:“ 鲁恭王 得文木一枚,伐以为器,意甚玩之。 中山王 为赋曰:‘幼雏羸鷇,单雄寡雌,纷紜翔集,嘈嗷鸣啼。’” 晋 王鉴 《七夕观织女》诗:“云韶何嘈嗷,灵鼓鸣相和。”
(2).喧盛。 唐 韩愈 孟郊 《同宿联句》:“逸韵何嘈嗷。高名俟沽赁。”
《漢語大詞典》:缅缅(緬緬)
杂乱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缅缅纷纷,未闻整齐,岂非分叙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由哉!”
《漢語大詞典》:蒙杂(蒙雜,蒙襍)
亦作“ 蒙襍 ”。犹尨杂,杂乱。《易·杂卦》:“蒙杂而著。”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礼二“山以章水以龙”:“尨与蒙通。周易·杂卦传‘蒙杂而箸’,蒙杂即尨杂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陵夷至於 唐 世,常文蒙襍,而短书媟慢。”
分類:杂乱
《漢語大詞典》:芜昧(蕪昧)
(1).犹芜没。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诗序:“歷观 燕 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昧矣。”
(2).杂乱不清。《旧唐书·礼仪志二》:“今之所存,传记杂説,用为準的,理实芜昧。”
分類:杂乱不清
《漢語大詞典》:乌杂(烏雜)
(1).乌合。 唐 张九龄 《贺克捷状》:“本是乌杂之徒,足徵破亡之渐。”《前汉书平话》卷中:“时 秦 朝陆沉, 山 东大扰,异姓并起,英雄乌杂。”
(2).引申指杂乱无纪律。 唐 白居易 《请罢兵第二状》:“况神策官健,又最乌杂: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惯。如此,忽思生路,或有奔逃。”
分類:杂乱纪律
《漢語大詞典》:闲编(閒編)
亦作“间编”。 编次杂乱。汉书·刘歆传:“ 孝成皇帝 閔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祕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孝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 颜师古 注:“间编,谓旧编烂絶,就更次之,前后错乱也。”
分類:编次杂乱
《漢語大詞典》:杂污(雜污,雜汙)
谓杂乱污秽,不合礼义。荀子·修身:“体倨固而心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 杨倞 注:“杂污,谓非礼义之言也。”荀子·赋:“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脩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 杨倞 注:“智脩洁可相亲,若杂乱秽污,则与夷狄无异。言险诈难近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辞无涓选,精采杂污,而更浸润 唐 人小説之风。”
《國語辭典》:蓬茸  拼音:péng róng
草木茂盛的样子。汉。张衡〈西京赋〉:「苯䔿蓬茸,弥皋被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