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蒙尨
犹蒙戎。杂乱。 唐 杜牧 《感怀诗》:“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分類:杂乱
《漢語大詞典》:哤杂(哤雜,哤襍)
亦作“ 哤襍 ”。杂乱。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泰西诸国均於都城列使幕,事言哤襍,部族蕃多,戢暴驯顽,颇非易易。”清史稿·选举志二:“ 中国 礼教政俗与各国不同,少年初学,胸无定识,哤杂浮嚣,在所不免。”
分類:杂乱
《國語辭典》:闹荒荒(鬧荒荒)  拼音:nào huāng huāng
杂乱、荒乱。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他是朵娇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
分類:杂乱荒乱
《漢語大詞典》:冗芜
1.亦作"冗芜"。
2.琐碎杂乱。
《漢語大詞典》:骈杂(駢雜)
纷纭杂乱。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韩晋公 治《左氏》,为 浙江 东西道制节,属 淮寧 叛乱,发戎遣馈,案籍駢杂,而未尝废卷。”《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是夜,东西两廡,左右诸曹,皆灯烛荧煌,人物駢杂。”
分類:纷纭杂乱
《漢語大詞典》:啾号(啾號)
杂乱地鸣叫。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众鸟萃而啾号兮,沸洲渚以连山。”
《漢語大詞典》:交藉
杂乱堆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同里虎》:“凡人兽之骨交藉於地,蛇骨亦有之。”
分類:杂乱堆积
《漢語大詞典》:澜斑(瀾斑)
杂乱交错貌。 宋 梅尧臣 《忆洛中旧居寄永叔兼简师鲁彦国》诗:“何由覿夫子,客袂泪澜斑。”
《漢語大詞典》:只留支剌
形容说话杂乱,滔滔不绝。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國語辭典》:语无伦次(語無倫次)  拼音:yǔ wú lún cì
说话颠三倒四,毫无条理。《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就是说话,也渐渐的语无伦次了。」
《漢語大詞典》:游杂(遊雜)
杂乱,不统一。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儗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 刘昞 注:“各以意之所可为准,是以杂而无纪。”
分類:杂乱统一
《漢語大詞典》:枝杂(枝雜)
谓文章枝蔓杂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及 孙绰 为文,志在碑誄。《温》《王》《郤》《庾》,辞多枝杂。”
《國語辭典》:杂七杂八(雜七雜八)  拼音:zá qī zá bā
形容非常混乱,杂乱无章。《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两旁壁上,杂七杂八挂著些翰苑分书的单条。」
分類:不纯杂乱
《漢語大詞典》:杂杂嘈嘈(雜雜嘈嘈)
杂乱喧闹。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花谿音乐喧,竹坞人家小。香车游上苑,宝马满东郊。杂杂嘈嘈。”
分類:杂乱喧闹
《漢語大詞典》:歪七竖八(歪七竪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茅盾 《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分類:杂乱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