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4,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内阁
外府
弹劾
官衙
小过
关键
比部
定罪
官署
机阱
官厅
职位
机缄
河防
公社
《國語辭典》:内阁(內閣)  拼音:nèi gé
1.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2.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3.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4.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漢語大詞典》:外府
(1).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
(2).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穀梁传·僖公二年》:“如受我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汉 刘向 说苑·奉使:“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宋书·武帝纪下:“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诗:“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
(3).外廷所设府署机关。后汉书·孙程传:“ 显 ( 阎显 )弟卫尉 景 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 盛德门 。”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踵相躡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餘布处臺阁外府,凡百餘人。”
(4).京都以外的州郡。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兴廉举孝,岁时於外府。署行议年,日夕於中甸。”南史·王勱传:“ 王生 才地,岂可游外府乎?” 唐 刘禹锡 《代请朝觐》:“復加朝章,作藩外府,远违輦下,十有四年。”
(5).外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两个人走到坊口,只见对面来了一把黄伞,两对红黑帽,一柄遮阳,一顶大轿。知道是外府官过,父子两个站在房簷下看,让那伞和红黑帽过去了。”
《國語辭典》:弹劾(彈劾)  拼音:tán hé
监察机关或民意机关,对违法失职的政府官员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行动,称为「弹劾」。
《國語辭典》:官衙  拼音:guān yá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也称为「官所儿」。
《國語辭典》:小过(小過)  拼音:xiǎo guò
1.小的过错、轻微的过失。《管子。五辅》:「薄徵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
2.稍微过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
3.《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震(☳)上,表示利于守正,只可做小事,不宜做大事之象。
4.一种学校、机关团体对犯错者的行政处分。
《國語辭典》:关键(關鍵)  拼音:guān jiàn
1.锁门的木栓。南朝梁。王筠〈开善寺碑〉:「妙门关键,辟之者既难。」
2.机关或事物的重要部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國語辭典》:比部  拼音:bǐ bù
职官名。主管审计的职务,历代职权不一,如魏、晋时,主掌诏书、律令的审核。唐时,负责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宋时,主掌中外帐籍。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刑部。金、元以后无此名。
《國語辭典》:定罪  拼音:dìng zuì
判定罪名。《水浒传》第八回:「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文明小史》第五回:「金委员又告诉他,现在拿到几个人,已经打了,收在监里,等到审问明白,就好定罪。」
《國語辭典》:官署  拼音:guān shǔ
官员办公的地方。如:「政府官署是不准閒杂人等随意进出的。」
《漢語大詞典》:机阱(機穽)
(1).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有一穷鸟,戢翼原野。罼网加上,机穽在下。” 李贤 注:“机,捕兽机槛也。穽,穿地陷兽。”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逸麟逍遥大荒之表,故无机穽之祸。” 宋 秦观 《盗贼上》:“故捕虎之术,必先设机穽,旁置网罟。”
(2).比喻险境或坑害人的圈套。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世间机穽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 明杨珽《龙膏记·修郄》:“生平笑里藏机穽,么么小辈敢相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夫人心叵测,险於山川;机穽万端,由斯隐伏。”
《國語辭典》:官厅(官廳)  拼音:guān tīng
1.旧时称处理国家事务或地方行政的机关。如:「官厅的警卫森严。」宋。孔平仲 冬晓诗:「城上犹吹角,官厅已罢更。」
2.旧制衙署中所设,属员参谒长官的处所。如:「这间官厅的摆设十分富丽堂皇。」
3.清制属于步军统领衙门的驻所。
《國語辭典》:职位(職位)  拼音:zhí wèi
1.职掌某一事务所居的位置。《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
2.机构编制内的一定员额。如:「这个机关共有六十个职位。」
《國語辭典》:机缄(機緘)  拼音:jī jiān
1.闭藏。《庄子。天运》:「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唐。成玄英。疏:「机,关也;缄,闭也。」
2.气运的变化。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览明达之抚运,乘机缄而理默。」
《國語辭典》:河防  拼音:hé fáng
1.防护黄河堤岸的工程。后亦泛指河流的堤防。
2.掌管防禦黄河泛滥事宜的官署。《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凡河防谨其法禁,岁计茭揵之数。」
《國語辭典》:公社  拼音:gōng shè
1.古制二十五家为社,称为「公社」。
2.古代祭祀的处所。《礼记。月令》:「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
3.自治团体的政治机关,或其统治区域。
4.法国、比利时等国地方政府的最小行政区。
5.法国的革命政府。
6.自治生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