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蜈蚣阵(蜈蚣阵)  拼音:wú gōng zhèn
一种民俗技艺表演。演出时以数十块木板搭成长条形的台座,以人力或装上车轮行走,上面坐著由适龄儿童扮演的传说或神话人物。由于木板搭成的长条台座连结成行,形状很像蜈蚣,故称为「蜈蚣阵」。常于庙会节庆中演出,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也称为「蜈蚣棚」、「蜈蚣坪」、「蜈蚣阁」。
《国语辞典》:下板儿(下板儿)  拼音:xià bǎn ér
旧时商店每日清晨将门窗所附之木板卸下,以便营业,称为「下板儿」。如:「都已经八点了!还不赶紧下板儿!」
《国语辞典》:弦面板  拼音:xián miàn bǎn
原木制成材板时,若年轮与木板面成四十五度角以下者,称为「弦面板」。
《国语辞典》:三夹板(三夹板)  拼音:sān jiá bǎn
将三片薄木板依年轮纹作直交式重叠,然后用黏合剂黏成的木板。可防腐、防水,为相当重要的建筑材料。
《国语辞典》:三角尺  拼音:sān jiǎo chǐ
绘图用具。以扁薄木板、塑胶板等制成。每副有两只,一只为四十五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只为三十度和六十度的直角三角形,多用以画各种直线形与特别角的三角形。也称为「三角板」。
《国语辞典》:钱板儿(钱板儿)  拼音:qián bǎn ér
1.放置铜钱的木板,上面刻有大小不同行排列的楞槽,可以将大小不同的辅币分类。
2.搓洗衣服的用具,形状像放置铜钱的木板,但所刻的楞,比较窄密。也称为「搓板儿」。
《漢語大詞典》:蜂箱
养蜜蜂用具之一。用木板制成供蜜蜂作巢用的长方形箱子。
《漢語大詞典》:隔栅
用来分隔动物栏的铁条、桩或木板墙(如在一露天马厩或船甲板上)
《漢語大詞典》:阁仔(閣仔)
小的木板房子。 茅盾 《劫后拾遗》六:“在一个贫民窟的阁仔里, 陈强 和 小黄 计算着他们的存粮。”
《漢語大詞典》:儿版(兒版)
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儿版:儿生在襁褓中,令卧版上,韦束其两臂,倚毡庐壁间,啼则摇之,徙居则悬之驼装之后。”
《漢語大詞典》:虎爪板
古代用虎爪书写在木板上的委任状。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官爵·虎爪板:“ 宋 王微 与 江湛 书云:‘所以绵络累纸,本不营尚书虎爪板也。’古者召、奏用虎爪书。 晋 宋 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属,以板召之,谓之板官。”
《漢語大詞典》:护墙板(護墻板)
室内墙面外加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木板。 冰心 《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他如果知道,他预先留下的万方楠木,已用来做了纪念堂安放 毛主席 遗体大厅的护墙板时, 中国 人民从祖国的每一阵山风,每一阵海涛里,都会听到 周总理 的朗朗笑声的!”
《漢語大詞典》:火笔画(火筆畫)
用烤红铁笔在木板上作的画。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往时见同人作三画诗。 芜湖 铁画, 饶州 磁画, 松江 火笔画也。”
分類:木板
《漢語大詞典》:刮板
一端有一横条的带柄工具,横条上装有皮革或橡胶片,用以在(如人行道、窗玻璃或甲板)面上布开、推开或拭去液体
用来修平新模制的砖的木板
《漢語大詞典》:匾柎(楄柎)
亦称“ 楄部 ”。 古时棺中垫尸体的长方木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若以羣子之灵,获保首领以殁,唯是楄柎所以藉干者,请无及先君。” 杜预 注:“楄柎,棺中笭牀也。”说文·木部:“楄,楄部,方木也,从木扁声。春秋传曰:‘楄部荐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