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面如槁木  拼音:miàn rú gǎo mù
形容脸色灰败,像枯槁的木头一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周四哑然无言,面如槁木,少顷胡阿虎也取到了。」
《国语辞典》:光木头上钻眼(光木头上钻眼)  拼音:guāng mù tou shang zuān yǎn
在平整的木头上强打洞。比喻硬栽赃、强要造成事实。《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你一个尊年人,不想做些好事,只要在光木头上钻眼骗人!」
《国语辞典》:土木偶人  拼音:tǔ mù ǒu rén
用泥土或木头塑雕的人像。比喻无知无觉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
《国语辞典》:云程发轫(云程发轫)  拼音:yún chéng fā rèn
轫,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头。云程发轫比喻美好远大的前程刚开始。《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贺入学,曰:『云程发轫。』」
《国语辞典》:鼻烟盒(鼻烟盒)  拼音:bí yān hé
装鼻烟壶的盒子,通常由黄金、黄铜、玳瑁、木头、玻璃和陶等材料制成。
《国语辞典》:布袋戏(布袋戏)  拼音:bù dài xì
用木头刻成中空的人头,下面缀上衣服,将手伸进去表演的一种地方木偶戏剧。大陆地区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及台湾等地都有。也称为「掌中戏」。
《国语辞典》:带锯机(带锯机)  拼音:dài jù jī
锯条成带状用以切割木头等的电动机器。主要由上下锯轮、机台、导引组件及锯轮升降把手等构成。
《国语辞典》:吊衣架  拼音:diào yī jià
吊挂衣服的架子。常用木头、塑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如:「容易绉的衣服不穿时,要用吊衣架挂起来。」
《国语辞典》:电线杆(电线杆)  拼音:diàn xiàn gān
架设电线的杆子。也称为「电杆」、「电杆」、「电线杆」。
《国语辞典》:短撅儿(短撅儿)  拼音:duǎn juē ér
短的木桩、木头。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只好做顽桩儿系马,短撅儿拴驴。」
分类:木桩木头
《国语辞典》:不透明体(不透明体)  拼音:bù tòu míng tǐ
普通可见光完全不能透过的物体,如铁块、木头等。
《国语辞典》:岑楼齐末(岑楼齐末)  拼音:cén lóu qí mò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语本《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比喻不从本著手,则无法认清事实。《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漢語大詞典》:杆塔
架设电线用的支柱的总称。多为木头、钢筋混凝土或钢铁制成,有单杆、双杆、A型杆和铁塔等不同形状。
《漢語大詞典》:墩木
放置在干船坞中以支撑船只的木头矩形棱柱(如放在船的龙骨下面或在舱底船只龙骨与转角中间的加肋部件下面)
《國語辭典》:独木难支(獨木難支)  拼音:dú mù nán zhī
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封神演义》第九三回:「因吾师在万仙阵死于姜尚之手,屡欲思报此恨,为独木难支,不能向前。」也作「一木难扶」、「一木难支。」
《國語辭典》:一木难支(一木難支)  拼音:yī mù nán zhī
濒临倒塌的大厦,只靠一根梁柱实难以支撑。比喻事情异常艰钜,非一人所能支持。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一出:「不想一木难支将颠运,可惜枉费了精神,志未伸。」也作「独木难支」、「一木难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