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桑主
古代虞祭用桑木作的神主。古礼,人死既葬,还祭于殡宫叫虞。期年,练祭时埋桑主,改用栗木作神主。国语·周语上:“及期,命於武宫,设桑主布几筵。” 韦昭 注:“练主用栗,虞主用桑。”
《漢語大詞典》:桐杖
(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唐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埤雅·释木:“父丧杖竹,母丧杖桐,竹有节,父道也,桐能同,母道也,母从子者也。”
(2).桐木作的手杖。 元 李孝光 《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之一:“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上花。”
《漢語大詞典》:桃杖
用桃木作的兵器。古代用以辟邪。后汉书·礼仪志中:“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八节银角桃杖一枚,青毡牀褥三具。”法苑珠林卷八七:“汝为儿子,逆天不孝,弃亲就僣同兇党,便捉 邦 ( 张邦 )头,以手中桃杖刺之。”
《漢語大詞典》:桐马(桐馬)
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明器有形无实,示民不可用也。及其后,则有醯醢之藏,桐马偶人弥祭,其物不备。”
《漢語大詞典》:柏椁(柏槨)
亦作“栢槨”。 见“ 柏椁 ”。
亦作“栢槨”。
(1).柏木作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 孔颖达 疏:“柏椁者谓之椁用柏也。”左传·定公元年:“﹝ 魏子 ﹞还,卒於 宁 。 范献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杜预 注:“ 范献子 代 魏子 为政,去其柏椁,示贬之。”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璽、玉柙银缕……使者治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
(2).泛指棺椁。 宋 王禹偁 《翟使君挽歌》之二:“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漢語大詞典》:桂轸(桂軫)
桂木作的琴弦轴。亦借指琴瑟等弦乐器。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四:“风筵调桂軫,月径引藤杯。”
《漢語大詞典》:金刚骨(金剛骨)
(1).指枣木作的杵臼。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仙圆:“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2).植物名。即菝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菝葜:“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
《漢語大詞典》:桐木人
桐木作的人形。古时作蛊祝之用。汉书·江充传:“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寃者。 充 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於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 充 ,自临斩之……太子繇是遂败。”亦省作“ 桐人 ”。 元 吴师道 《望思台》诗:“桐人气迫前星黯, 思子宫 成翠华晚。”
《漢語大詞典》:桃棓
桃木作的杖。后用以驱鬼邪。《淮南子·诠言训》:“王子 庆忌 死於剑, 羿 死於桃棓。” 高诱 注:“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 羿 ,由是以来鬼畏桃也。”
《漢語大詞典》:细木工
细木作工人的技艺或手艺
细木作工人所做的工作或制成的东西
《国语辞典》:搆木为巢(搆木为巢)  拼音:gòu mù wéi cháo
搭架木枝以作为居巢。传说上古有巢氏教民架木作为居所。《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国语辞典》:斩木为兵(斩木为兵)  拼音:zhǎn mù wéi bīng
斩削树木作为兵器。比喻武装起义。《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
《国语辞典》:漆器雕  拼音:qī qì diāo
一种漆器雕刻。盛于宋代。以精木作胎,以瓷、铜、锡等器作内胎,外涂朱漆或其他色漆,层层重叠,乾后再于漆层上雕刻,花纹是浮雕的型态。依颜色、花纹不同,又有剔红、剔黄、剔彩、剔黑、剔犀等各种不同的名称。也称为「雕漆」。
分类:木作
《國語辭典》:棺罩  拼音:guān zhào
出丧时沿路遮蔽棺木的器物。以竹木为骨柱,外面蒙罩布帛,形状有如竹笼。如:「当棺木到达坟地时,取下棺罩,才把灵柩放入圹内。」
《漢語大詞典》:棌椽
以柞木作屋椽。相传上古帝王宫室以此构建,后作为俭约的典实。汉书·扬雄传上:“ 夏 卑宫室, 唐 虞 採椽,三等之制也。” 颜师古 注:“棌,柞木也。”新唐书·魏元忠传:“古者茅茨棌椽,以俭约遗子孙,所以爱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