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素灵(素靈)
(1).白蛇的精灵。指 汉高祖 斩白蛇有老妪夜哭之事。 汉 史岑 《出师颂》:“五曜霄映,素灵夜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彤云昼聚,素灵夜哭。”南史·梁纪下·元帝:“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於徇 齐 之日;彤云素灵之瑞,基於应物之初。” 金 宇文虚中 《古剑行为刘善长作》:“公家祖皇提三尺,素灵中断开王迹。”
(2).犹言秋之神。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肃和》:“金行在节,素灵居正。”
(3). 晋 朝人称本朝。 晋 以金德王,金属西方,其色白,故称。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黄暉既渝,素灵承祜。” 晋 潘尼 《释奠颂》:“黄精既亢,素灵乃暉。”
《漢語大詞典》:巨唐
(1).对 唐 尧 的美称。 晋 木华 《海赋》:“昔在 帝嬀 巨 唐 之代,天纲浡潏,为凋为瘵。” 唐 任华 《明堂赋》:“粤若稽古巨 唐 ,千灵累圣,二叶重光。”
(2).大 唐 ,对 唐 朝的美称。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新唐书·东夷传·新罗:“巨 唐 开洪业,巍巍皇猷昌。”
分類:
《漢語大詞典》:胡元
对 元 朝的贬称。 明 张煌言 《祭海神文》:“自 高皇帝 驱逐 胡元 ,奠寧方夏。”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直至 明祖 用 江 淮 之众,放逐 胡元 於漠北,光復旧物,混一海内。”《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昔 胡元 入寇, 赵氏 犹有 瀛国 之封,宗室完具,不失其所。 胡元 虽虐,未有文字之狱。”
分類:贬称
《漢語大詞典》:炎正
指 汉 朝。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李贤 注:“ 汉 以火德王,故曰炎正。”
分類:
《漢語大詞典》:明社
指 明 朝。社,社稷,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 明庄烈帝 既为迂儒所误, 明 社遂屋。”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 明 社一同消灭了。”
《漢語大詞典》:霸迹(霸跡)
亦作“ 霸跡 ”。
(1).犹霸业,王业。 南朝 梁 刘遵 《和简文帝赛汉高帝庙》:“分蛇沦霸迹,提剑灭雄威。” 唐 褚亮 《赋得蜀都》诗:“英图多霸跡,歷选有名臣。”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序:“丁酉岁,吾北征,出自 蓟门 ,歷观 燕 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
(2).特指建立了赫赫王业的 汉 朝。《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桓桓 魏武 ,外託霸跡,志掩 衡 霍 ,恃战忘敌。” 吕向 注:“霸跡,谓 汉 朝也。言其外託事 汉 以示天下而志欲掩取 吴国 ,恃其战勇,轻忘 吴 敌也。”
《國語辭典》:麒麟楦  拼音:qí lín xuàn
唐代人称用驴子装扮成麒麟戏耍为「麒麟楦」。初唐诗人杨烱往往以此戏称朝中大臣,认为他们没有实际的才德,只会装模做样,打躬作揖如麒麟楦般,去皮之后,仍是驴。典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麒麟楦》。比喻虚有其表,中看不中用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热心肠早把冰雪咽,活冤业现摆著麒麟楦。」
《漢語大詞典》:夏家
指 夏 朝。左传·襄公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 夏 家。” 杜预 注:“ 羿 以好武,虽有 夏 家而不能恢大之。”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耒耜兴 姬国 ,輴欙建 夏 家。”
分類:
《國語辭典》:汉姓(漢姓)  拼音:hàn xìng
1.汉人的姓氏。
2.汉族以外的人所冠的汉族之姓。
《漢語大詞典》:赤汉(赤漢)
指 汉 朝。五行家认为 汉 以火德王,火色赤,故称。后汉书·祭祀志上《河图会昌符》:“赤 汉 德兴,九世会昌,巡 岱 皆当。” 清 梁廷柟 藤花亭镜谱卷一:“赤 汉 元光 元年,五月丙午日辰……造作尚方明镜。”
《漢語大詞典》:隆姬
隆盛的 周 朝。对 周 朝的美称。 周 , 姬 姓,故称。 宋 曾巩 《哭尹师鲁》诗:“ 汉 初 董生 不大用,厥政自此惭隆 姬 。”
分類:隆盛
《漢語大詞典》:穷新(窮新)
有穷氏 与 王莽 所建 新 朝的并称。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 朱氏 代 唐 ,四方幅裂, 朱邪 入 汴 ,比之 穷 新 。” 胡三省 注:“ 唐庄宗 自以为继 唐 ,比 朱梁 於 有穷 篡 夏 , 新 室篡 汉 。”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 朱梁 篡逆,甚於 穷 新 。”
《漢語大詞典》:赵社(趙社)
指 宋 朝。因皇室姓 赵 ,故称。社,祭土神的地方。 清 商盘 《松雪砚歌为童初五弟赋》:“ 赵 社迁移 元 运昌,随身老砚无翻覆。” 柴萼 《梵天庐丛录·方密之水中雁字诗文卷》:“ 钱 潮射罢雄才歇, 赵 社南迁帝梦沉。”
《漢語大詞典》:铁帽子王(鐵帽子王)
清 朝俗称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宗室:“我朝 礼亲王 、 睿亲王 、 肃亲王 、 郑亲王 、 庄亲王 、 豫亲王 、 顺承郡王 、 克覲郡王 ,皆国初有大勋劳者,世袭不降封,谓之铁帽子王。”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一:“就是在封为亲王或郡王之后,皇帝念其特别亲近(一般都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立过大功的,就在他的爵位上加‘世袭罔替’四个字,他的子孙就可以代代世袭原有的爵位,不必降级。 北京 人管这种王爷叫‘铁帽子王’,与 满 人所说‘铁杆庄稼’吃不倒,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