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鹤纹(鶴紋)
亦作“ 鹤文 ”。 绣有仙鹤图案的朝服。借指高官显位。 唐 刘禹锡 《谢春衣表》:“在身不称,恐招鵜翼之讥;居位无功,叨受鹤纹之赐。” 唐 刘禹锡 《为武中丞谢冬衣表》:“鹤文是赐,远惭 晋 代之贤;鵜翼不濡,实惧 曹 风之刺。”
《漢語大詞典》:衮龙袍(衮龍袍)
(1).古代皇帝的朝服。上有龙纹,故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圣谕门工:“上大悦,赐白金百两,大红金彩衮龙袍三袭,自来人臣赐服,以坐蟒为极,时犹以为逼上。”亦省称“ 衮袍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正德 中,籍没 刘瑾 货财:金二十四万锭……衮袍四、八爪金龙盔甲三千。”
(2).借指皇帝。 明 何景明 《驾入》诗:“九天灯烛里,齐拜衮龙袍。”亦省称“ 衮龙 ”。 明 梵琦 《居庸关》诗:“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衮龙。” 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六宫粉黛擎玉钟,百寮济济待衮龙。”
《漢語大詞典》:列采
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 彩 ”。礼记·玉藻:“非列采不入公门。” 郑玄 注:“列采,正服。”
《漢語大詞典》:衣绶(衣綬)
朝服与佩绶。 唐 白居易 《有感》诗之一:“鬢髮已斑白,衣綬方朱紫。”
分類:朝服
《國語辭典》:褂子  拼音:guà zi
上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一日贾闰娘穿了淡红褂子在窗前刺绣。孙小官走来看见无人,便又把语言挑他。」
《漢語大詞典》:袷囊
夹层佩囊。 晋 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晋书·舆服志:“八坐尚书荷紫,以生紫为袷囊,缀之服外,加于左肩。昔 周公 负 成王 ,製此服衣,至今以为朝服。或云汉世用盛奏事,负之以行,未详也。”
《漢語大詞典》:木剑(木劍)
(1).木制的假剑。 汉 时朝服带剑, 晋 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及仓卒之际,又命左右取剑,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剑以进。”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木剑:“近世官府騶从所持假剑,以木为之,号曰木剑。”参阅晋书·舆服志宋史·仪卫志六
(2).笞刑刑具名。辽史·刑法志上:“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决之;又有木剑、大棒、铁骨朶之法。木剑、木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辽史·刑法志上:“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
《漢語大詞典》:朱韠
朝服的红色蔽膝。 晋 郭璞 《元皇帝哀策文》:“呜呼我皇,逢天之戚。呜呼哀哉!眇然升遐,即安玄室。煌煌火龙,赫赫朱韠。”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爵弁服亦衣与冠同色:“天子诸侯,朱裳朱韠。”
《漢語大詞典》:缊韠(緼韠)
古代朝服所用浅赤色蔽膝。泛指官服。 宋 梅尧臣 《和淮阳燕秀才》:“乃信读书荣,况即服緼韠。”参见“ 緼韍 ”。
《漢語大詞典》:缊韨(縕韍)
古代祭服上的浅赤色蔽膝。礼记·玉藻:“一命緼韍幽衡。” 郑玄 注:“韍之言亦蔽也。緼,赤黄之间色,所谓韎也。” 孔颖达 疏:“他服称韠,祭服称韍……以蒨染之,其色浅赤。”
《漢語大詞典》:黼珽
穿朝服、执玉笏。指官于朝廷。 宋 文天祥 《古心江先生以旧弼出镇长沙谨拟古体一首为寿》:“黼珽丽三阶,火龙昭紞紘。”
《漢語大詞典》:夹囊
1.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漢語大詞典》:爵韠
古代士朝服的蔽膝。因用爵韦制成,故名。仪礼·士冠礼:“緇带爵韠。” 郑玄 注:“士皆爵韦为韠。” 孔颖达 疏:“爵,韠之韦色也……爵亦杂色。”
分類:朝服蔽膝
《漢語大詞典》:紫袍金带(紫袍金帶)
(1).石砚名。
(2).菊花名。《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紫袍金带。一名紫重楼,又一名紫綬金章。”
(3).古代高官的朝服。
《漢語大詞典》:鹤补朝服(鶴補朝服)
绣有仙鹤的朝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外九梁朝冠、鹤补朝服、金带、朝鞋、牙笏上。” 王季思 等注:“补是官服前胸及后背用金线绣成的图案,用以区别官品高下的。 明 朝的制度,一品文官绣仙鹤。”
分類:仙鹤朝服
《漢語大詞典》:七升之布
粗布,幅含五百六十缕。国语·鲁语上:“ 子服 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 韦昭 注:“八十缕为升。”按,古代朝服十五升(即二尺二寸幅内含一千二百缕),七升之布,缕数不及其半,故为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