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91,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望白云
望并州是故乡
望尘拜
望舒
望铜台(又作:西陵望)
望仙台
望夷宫
望苑
望云
望云霓
下走
向玉霄东望
萧傅
莘渭
真长望月
典故
望白云

相关人物
陶渊明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一《停云诗序》
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例句

老罢知明镜,悲来望白云。 杜甫 怀旧

典故
望并州是故乡


《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二〈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典故
望尘拜
 
羞潘母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列传〉~504~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悯怀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乾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囧为乱,诛之,夷三族。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初被收,俱不相知,石崇已送在市,岳后至,崇谓之曰:「安仁,卿亦复尔邪!」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岳母及兄侍御史释、弟燕令豹、司徒掾据、据弟诜,兄弟之子,己出之女,无长幼一时被害,唯释子伯武逃难得免。

简释

望尘拜:喻馅媚权贵。清赵翼《有以疏慢见责者书以志愧》:“望尘未惯车前拜,樗散孤踪敢不恬。”

典故
相关人物
望舒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东汉·王逸注:「望舒,月御也。」

例句

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钱起 寄郢州郎士元使君

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 韩愈 秋怀诗十一首之九

典故
望铜台
 
西陵望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选》卷六十晋·陆士衡(机)《吊魏武帝文序》
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例句

恭闻天子孝,不忍望铜台。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并序)之和思归乐

典故
望仙台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三辅黄图》卷三《甘泉宫》
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观,俱在华阴县界,皆武帝宫观名也。

例句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杜甫 巴山

一宅柳花今似雪,乡人拟筑望仙台。 窦常 过宋氏五女旧居

典故
望夷宫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73~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曰:「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道东故亭处是也。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
《临川集》卷四〈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典故
相关人物
刘据(戾太子)


《汉书》卷六十三《戾太子刘据传》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元鼎四年,纳史良娣,产子男进,号曰史皇孙。

例句

望苑迁词客,儒林拜丈人。 李端 喜皇甫郎中拜谕德兼集贤学士

名参汉望苑,职述景题舆。 杜甫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典故
相关人物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本纪》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例句

望云思圣主,披雾隐群贤。 王维 游悟真寺

典故
望云霓


《孟子注疏》卷二下〈梁惠王章句下〉~44~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典故
相关人物
萧望之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列传·萧望之〉~3284~
望之、堪数荐名儒茂材以备谏官。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上疏言车骑将军高遣客为奸利郡国,及言许、史子弟罪过。章视周堪,堪白令朋待诏金马门。朋奏记望之曰:「将军体周召之德,秉公绰之质,有卞庄之威。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窟穴黎庶莫不欢喜,咸曰将军其人也。今将军云若管晏而休,遂行日仄至周召乃留乎?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俟见二子,没齿而已矣。如将军昭然度行,积思塞邪枉之险蹊,宣中庸之常政,兴周召之遗业,亲日仄之兼听,则下走其庶几愿竭区区,底厉锋锷,奉万分之一。」望之见纳朋,接待以意。朋数称述望之,短车骑将军。言许、史过失。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下走,仆也。」张晏曰:「吴公子札食邑延陵,薄吴王之行,弃国而耕于皋泽。朋云望之所为若但如管晏,则不处汉朝,将归会稽,寻延陵之轨,隐耕皋泽之中也。」师古曰:「下走者,自谦言趋走之役也。」
典故
向玉霄东望


《云笈七签》卷十三下〈续仙传·司马承贞〉
承贞居山修真,勤苦一百馀年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有弟子七十馀人。一旦,告弟子曰:「吾自玉霄峰东望,蓬莱常有真灵降驾,今为东海青童君、东华君所召,必须去人间。」俄顷气绝,若蝉蜕,已解化矣!弟子葬其衣冠焉。
典故
萧傅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萧望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
望之既左迁,而黄霸代为御史大夫。数月间,丙吉薨,霸为丞相。霸薨,于定国复代焉。望之遂见废,不得相。为太傅,以论语、礼服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外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堪为光禄大夫,皆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例句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杨巨源 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

典故
莘渭
 
载同归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周文王
 
太公望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8~
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例句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杜甫 伤春五首

典故
玄度月
 
真长望月


《列仙传》卷上〈关令尹〉
《列仙传》曰:「尹喜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候气真人,介焉独悟。俱济流沙,同归妙处。」

例句

渊明把菊,真长望月。 李瀚 蒙求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

《國語辭典》:望舒  拼音:wàng shū
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御者。《楚辞。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后亦借指月亮。《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也称为「纤阿」、「月御」。
《漢語大詞典》:望苑
即 博望苑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立,使交接宾客之处。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事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三辅黄图·苑囿》。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桂树》:“新丛入 望苑 ,旧榦别层城。”后多借指太子之宫。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名参 汉 望苑 ,职述 景 题舆。” 仇兆鳌 注:“《汉书》: 戾太子 冠, 武帝 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唐 制,司议郎,东宫官属,故用之。”《旧唐书·文苑传上·徐齐聃》:“今乃使氊裘之子,解辫而侍春闈; 冒顿 之苗,削袵而陪 望苑 。”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 望苑 官清谐侍养,督邮名贱耻徒劳。”参见“ 博望苑 ”。
《漢語大詞典》:博望苑
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 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國語辭典》:望云(望雲)  拼音:wàng yún
唐代狄仁杰登太行山,望白云而思亲。见《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比喻对父母的思念。明。屠隆《䌽毫记》第二一出:「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漢語大詞典》:望断白云(望斷白雲)
喻想念父母。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 河阳 , 仁杰 在 太行山 ,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元 沈禧 《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套曲:“且休説 唐 时 仁杰 专前美,谁知道 晋 代 张翰 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
分類:想念父母
《國語辭典》:下走  拼音:xià zǒu
1.自称的谦词。《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宋书。卷六六。何尚之传》:「若止于四铢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加或漫灭,尤难分明。」
2.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南齐。孔稚圭〈上新定律注表〉:「将恐此书,永坠下走之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