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0,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裁服
布服
比服
二服
服舍
东服
习服
缌服
言服
女服
入服
膺服
缟服
黄服
殇服
《漢語大詞典》:裁服
裁夺服用。红楼梦第八三回:“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后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
《漢語大詞典》:布服
(1).布制的衣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 夸 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按, 许皇后 名 姱 ,夸为借字。见 陈直 《汉书新证》《北史·魏高阳王雍传》:“奴则布服,并不得以金银为釵带,犯者鞭一百。”
(2).借指平民。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无射九月》:“聊伸布服之言,用述併粮之志。”
《漢語大詞典》:比服
指王畿周围方千里的地方。逸周书·王会:“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是皆朝於内者。” 孔晁 注:“此服名因於 殷 ,非 周 制也。”参见“ 五服 ”。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骈字类编》:二服
书禹贡二百里奋武卫疏正义曰既言三百又言二百嫌是三百之内以下二服文与此同故于此解之此是文教外之二百里也言诗王城谱疏郑志赵商问定四年左传曰曹为伯甸 爵为伯服在甸按曹国实今定陶去王城六七百里甸服在二服去王城一千五百里亦复不合答曰东都之畿方六百里半之三百里定陶去王城八百里有馀岂六七百也除畿内三百里又侯五百里定陶在外何谓之不合
又周礼乡师之职正岁稽其乡器比共吉凶二服注吉者祭服也凶者吊服也比长集为之 诗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疏经序皆据男为文则缟衣綦巾是男之所言不得分为男女二服
《國語辭典》:服舍  拼音:fú shè
1.居丧的庐舍。《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易王死未葬,建有所说易王宠美人淖姬,夜使人迎与奸服舍中。」
2.服,指鵩鸟,即猫头鹰,古代以猫头鹰为不祥的徵兆。汉代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时,曾有鵩鸟飞入舍内,贾谊自以为寿命不得长,乃作〈鵩鸟赋〉,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服集予舍……。」见《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后世因以做为哀悼文人短命之词。
《漢語大詞典》:东服(東服)
古代指王畿以东的地方。 唐 萧颖士 《游马耳山》诗:“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分類:王畿
《漢語大詞典》:习服(習服)
(1).犹顺服。逸周书·度训:“是故民主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 孔晁 注:“明丑以使之,所以成顺者也。”
(2).犹言经常从事。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记风俗》:“童生人品未定,不知终身作何状,正宜习服勤劳,勿使惰慢。”
《漢語大詞典》:缌服(緦服)
即缌麻服。多指关系较远的族亲。礼记·玉藻:“童子不裘不帛,不屨絇,无緦服。”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詔復七庙子孙及外戚緦服已上,赋役无所与。”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家世孝友,緦服同爨。” 胡三省 注:“凡三从之服,服緦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村有秀才与同姓,闻之,趋詰家世,盖生緦服叔也。”参见“ 緦麻 ”。
分類:族亲
《國語辭典》:缌麻(緦麻)  拼音:sī má
用细麻布制成的丧服。用在已出嫁的姑母、堂姊妹及族兄弟,以及表兄弟、岳父母、婿、外孙等之丧时所穿,为期三个月,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仪礼。丧服礼》:「缌麻三月者。」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也称为「缌麻服」、「缌服」。
《漢語大詞典》:言服
谓以言服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其次,则 太子晋 八龄而言服, 师旷 、 甘罗 十二而辩动。”
《分类字锦》:女服
诗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毛传缟衣白色男服也綦巾苍艾色女服也
分类:女服
《漢語大詞典》:入服
归顺臣服。国语·晋语四:“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饜邇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
分類:归顺臣服
《高级汉语词典》:膺服
谨记在心;衷心信服
《漢語大詞典》:缟服(縞服)
白衣裳。丧服。新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
《骈字类编》:黄服
宋书符瑞志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黄帝黄服斋于中宫
《漢語大詞典》:殇服(殤服)
古代为殇亡者居丧的服制。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庶孙之中殇当为下殇辨:“盖殤有三等服,祇有殤大功、殤小功二等。緦麻是三月本服,非殤服也。” 清 吴定 《答金理函书》:“故成人之服,首列父母;殤服首举子女……国家虽未著殤服之文,固未有禁殤服之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