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烦(有煩)
犹烦劳。表示请托的客套话。《水浒传》第十八回:“ 何涛 道:‘有烦押司引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烦老客长做主,写个合同文契,好成交易。”
《國語辭典》:啧有烦言(嘖有煩言)  拼音:zé yǒu fán yán
本指人多嘴杂。语出《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今多用以指众人发出怨言。唐。陆贽 兴元贺吐蕃尚结赞抽军回归状:「而乃邀求寖多,翻覆靡定,托因细事,啧有烦言。」《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莫不为意。」
《國語辭典》:有漏  拼音:yǒu lòu
佛教用语。指三界众生的烦恼。《分别功德论》卷二:「以无漏法断诸有漏。」
《漢語大詞典》:有垢
佛教语。谓有烦恼垢染。与“无垢”相对。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真实性分两科:一、有垢以为真实。二、无垢以为真实。”
《漢語大詞典》:躁释(躁釋)
没有烦恼,心平气和。《负曝闲谈》第十三回:“就以 陈铁血 这样的矜平躁释,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
《国语辞典》:六波罗蜜(六波罗蜜)  拼音:liù bō luó mì
波罗蜜,译自胡语,义为度或到彼岸,指到没有烦恼、不再轮回的彼岸。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修行德目。修行者经由此六种修行德目,可至解脱的境界。唐。贾膺福〈大云寺碑〉:「四无量心,普觉群有;六波罗密,广銮菩提。」也译作「六度」。
《国语辞典》:见性成佛(见性成佛)  拼音:jiàn xìng chéng fó
禅宗谓体悟一切现象的空性,就是解脱、没有烦恼。《五灯会元。卷二。天台云居智禅师》:「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