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有形  拼音:yǒu xíng
有具体形状。《韩非子。喻老》:「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文选。曹植。七启》:「盖有形必朽,有迹必穷。」
《漢語大詞典》:有形进出口
“无形进出口”的对称。指商品的进出口。因商品是有形实物,故称。
《國語辭典》:有形损耗(有形損耗)  拼音:yǒu xíng sǔn hào
机器等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或自然力作用下所受到的损耗。也称为「物质损耗」。
《国语辞典》:有形战力(有形战力)  拼音:yǒu xíng zhàn lì
军事上指一部队的人员、武器、装备数量及性能等。其具体表现则为侦搜力、机动力、火力、后勤支援能力与指挥能力等,而通信能力则贯通于上述诸能力之间以达成之。
《国语辞典》:有形资本(有形资本)  拼音:yǒu xíng zī běn
供生产及营利用的有形财物,如土地、房屋、货币等是。
《国语辞典》:有形资产(有形资产)  拼音:yǒu xíng zī chǎn
会计上指凡不属于无形资产,而具有实体存在的任何资产或有价物。
《國語辭典》:幽明  拼音:yōu míng
1.有形和无形的现象,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俯以察于地,是故知幽明之故。」
2.智愚或善恶。《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3.昼夜。《礼记。祭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4.人与鬼神之间。《文选。颜延年。和谢灵运诗》:「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聊斋志异。卷一○。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國語辭典》:无状(無狀)  拼音:wú zhuàng
1.不肖、无善状。《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汉武故事》:「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也作「亡状」。
2.无礼。《西游记》第二回:「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无体(無體)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國語辭典》:具文  拼音:jù wén
1.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文字。《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明史。卷二九一。忠义传三。邢国玺传》:「时帝以修城郭、练民兵、储糗粮、备戎器四事课天下,有司率视为具文,惟国玺奉行如诏。」
2.用文辞表达。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
《漢語大詞典》:形器
(1).物质;物体。与精神相对。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澄精神於玄一者,则形器可忘。” 宋 薛季宣 《答陈同甫书》:“且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
(2).指有形的器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
(3).指人的形体。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夫貌望丰伟者不必贤,而形器尪瘁者不必愚。”
(4).犹外形,外表。 宋 苏轼 《赐韩绛上第三表乞致仕不允断来章诏》之二:“朕待卿於形器之表,而卿自处於绳墨之内,未为得也。”
《國語辭典》:蹄筌  拼音:tí quán
蹄,捕兔的器具。筌,捕鱼的篓子。蹄筌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比喻事物的迹象。南朝陈。姚最 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孰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至理。」
《漢語大詞典》:形有
指有形之物。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之一:“情理儻可论,形有焉足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原夫四尘五廕,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羣生。”
分類:形有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