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溪藤  拼音:xī téng
浙江省剡溪所产的藤纸。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國語辭典》:尊宿  拼音:zūn sù
1.对德尊年长者的敬称。宋。苏轼〈与杨君素书〉二首之二:「某去乡二十一年,里中尊宿零落殆尽。」
2.佛教用语。指年高德劭的高僧。唐。贾岛 送灵应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宋。苏轼〈书黁公诗后〉诗:「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漢語大詞典》:显人(顯人)
有名声的人。墨子·所染:“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 舜 、 禹 、 汤 、 武王 )者。” 唐 韩愈 《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 杜 氏大家,世有显人。承继绵绵,以及公身。” 明 宋濂 《无尽灯禅师行业碑铭》:“师勉以忠孝,迄能为国宣劳,为时显人。”
分類:有名名声
《漢語大詞典》:名僧
有名望的高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梁书·武帝纪下:“听览餘闲,即於 重云殿 及 同泰寺 讲説,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餘人。”周书·薛慎传:“ 太祖 雅好谈论,并简名僧深识玄宗者一百人於第内讲説。”
《國語辭典》:名著  拼音:míng zhù
有名的著作。如:「红楼梦是一本文学名著。」也作「名作」。
《國語辭典》:名物  拼音:míng wù
1.物的名称及形状。《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2.名与事。《管子。小称》:「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
3.有名之物。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枝〉诗:「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國語辭典》:誉髦(譽髦)  拼音:yù máo
有美誉的读书人。《诗经。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漢語大詞典》:名蓝(名藍)
有名的伽蓝。即名寺。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六:“﹝八月八日﹞登 华严 罗汉阁 ……皆极天下之壮丽,虽 闽 浙 名蓝,所不能逮。” 清 赵翼 《将入云栖修篁夹路》诗:“名蓝访 云栖 ,一径入深竹。”
分類:有名
《國語辭典》:名件  拼音:míng jiàn
著名的物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分茶酒店》:「兼之食次名件甚多,姑以述于后:曰莲子头羹、百味韵羹、杂彩羹。」
《國語辭典》:名师(名師)  拼音:míng shī
1.有名的教师或技师。《三国演义》第三六回:「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2.强盛的军队。《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
《國語辭典》:出名  拼音:chū míng
1.具名。《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闻俊卿自把生员出名去递投诉,就求保候父亲。」也作「出面」。
2.声名卓著。《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在京师与三个出名上行首打暖,一个唤做陈师,一个唤做赵香,一个唤做徐冬。」
《國語辭典》:名笔(名筆)  拼音:míng bǐ
1.好笔。如:「派克钢笔是世界名笔。」
2.佳作、名作。《晋书。卷四三。乐广传》:「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
3.名家。《儒林外史》第一回:「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
《國語辭典》:轮扁(輪扁)  拼音:lún biǎn
春秋时齐国人,名扁,善作轮。后指技艺精湛的名匠。《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陆厥》:「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老夫亦不尽辨此。」
《國語辭典》:名额(名額)  拼音:míng é
1.限定的人数。如:「录取名额已满。」
2.名目。《宋史。卷一七九。食货志下一》:「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國語辭典》:名望  拼音:míng wàng
名誉及声望。《红楼梦》第五一回:「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的名望也渐渐低下去,只好穿两件窄袖的衣裳,戴上副金丝边的眼镜,风流自赏,聊以解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