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唇印
大辩若讷
大辩不言
慧给
夯嘴夯腮
缠袋
笨嘴笨舌
《国语辞典》:唇印(唇印)  拼音:chún yìn
涂有口红的嘴唇留下的印子。如:「她在寄给男友的卡片上留下一个唇印,这真是胜过千言万语。」
《国语辞典》:大辩若讷(大辩若讷)  拼音:dà biàn ruò nè
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表面看来好像不善言辞的样子。《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唐。杨烱〈梓州官僚赞。司令参军事高平独孤文字大辩赞〉:「大辩若讷,历官有声。」
《国语辞典》:大辩不言(大辩不言)  拼音:dà biàn bù yán
大辩,善于辩论。大辩不言指有口才善辩之人,并不多话以显示自己。《庄子。齐物论》:「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国语辞典》:慧给(慧给)  拼音:huì jǐ
聪敏而有口才。语本《管子。大匡》:「公子开方之为人也,慧以给不能久而乐始。可游于卫。」
《漢語大詞典》:夯嘴夯腮
形容嘴笨,没有口才。红楼梦第五四回:“幸而我们都是夯嘴夯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分類:有口口才
《國語辭典》:缠袋(纏袋)  拼音:chán dài
缠系在腰际的窄袋,可用来放置财物。《水浒传》第六二回:「腰系绯红缠袋,脚穿踢土皮靴。」
《漢語大詞典》:笨嘴笨舌
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 冯永祥 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亦作“ 笨嘴拙舌 ”、“ 笨口拙舌 ”。 杨朔 《石油城》:“ 刘公之 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他跟 黄永清 一样,实在有点怕这个人,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真说不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