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太平御览》卷一〈天部一·天部上〉~34~2~
《春秋感精符》:「人主与日月同明,四时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于圜丘之礼也,母地于方泽之祭也,兄日于东郊,姊月于西郊也。」

例句

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 李商隐 槿花二首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李商隐 楚宫二首 其一

典故
日月长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六〈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旧径开桃李,新池凿凤皇。只添丞相阁,不改午桥庄。远处尘埃少,閒中日月长。青山为外屏,绿野是前堂。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年华玩风景,春事看农桑。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巢许终身稳,萧曹到老忙。千年落公便,进退处中央【案:时裴加中书令。】。
典故
日月相斗


《晋书》卷十二《天文志中》
悯帝建兴二年正月辛未辰时,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东行。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照,虹蜺弥天。日有重晕,左右两珥。占曰:「白虹,兵气也。三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丁巳亦如其数。」又曰:「三日并出,不过三旬,诸侯争为帝。日重晕,天下有立王。晕而珥,天下有立侯。」故陈卓曰:「当有大庆,天下其三分乎!」三月而江东改元为建武,刘聪、李雄亦跨曹刘疆宇,于是兵连累叶。……元帝太兴元年四月丁丑朔,日有蚀之。……元帝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四年二月癸亥,日斗。三月癸未,日中有黑子。辛亥,帝亲录讯囚徒。

例句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杜甫 伤春五首

典故
日月悠悠


《毛诗正义》卷二之二〈国风·邶风·雄雉〉~86~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典故
月仄金盆堕水
 
软语更阑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赠蜀僧闾丘师兄〉【案:原注。太常博士均之孙。成都人。】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鸣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惟昔武皇后【往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闾丘笔【案:六朝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所谓闾丘笔也。或改笔为字。谓杜审言以诗。闾丘均以字。同侍武后者。误。】,峻极逾昆崙【峻极侔昆崙】。凤藏丹霄暮【凤藏丹霄穴】,龙去白水浑【龙出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穷愁一挥泪【穷秋一挥泪】,相遇即诸昆。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园。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始与道旅敦】【如与道侣敦】【如与道旅敦】。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夜阑接软语【夜言词柔软】,落月如金盆。漠漠世界黑【漠漠世界空】【漠漠世界穴】,驱车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典故
蕤宾之月


《国语》卷三〈周语下·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32~
王将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
典故
三千神女月里舞青鸾
 
月宫仙子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五〈东方朔·十洲记序〉~267~
臣学仙者耳,非得道之人。以国家盛美,特招延儒墨于文纲之内,抑绝俗之道,摈虚诡之迹,臣故韬隐逸而赴王庭,藏养生而侍朱阙矣。亦由尊上好道,且复欲徜徉威仪也。曾随师之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之阙,溽海冥液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内游七丘,中旋十洲;践赤县而遨五岳,行陂泽而息名山。臣自少及今,周流六天,涉历八极于是矣。未若陵灵之子,听真之官,上下九天,洞视百方;北极钩陈而并华盖,南翔太丹而栖火夏;东之通阳之霞,西薄寒穴之野;日月所不逮,星汉所不与;其上无复物,其下无复底。臣之所识,如愧不足以酬广矣。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乐二·笛·唐玄宗〉~552~
玄宗尝坐朝时。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进曰。陛下向来数以手指按其腹。岂非圣体小不安耶。玄宗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余以上清之乐。流亮清越。殆非人所闻也。酣醉久之。合奏清乐。以送吾归。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吾向以玉笛寻。尽得矣。坐朝之际。虑或遗忘。故怀玉笛。时以上下寻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上试奏。其音寥寥然。不可名也。力士又奏拜。且请其名。上笑曰。此曲名紫云。载于乐章。今太常刻石在焉。
《梦溪笔谈》卷五〈校證·乐律〉~238~
《异人录》云:「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中秋夜同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兵卫守门,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跃超烟雾中,下视玉城,仙人道士,乘云驾鹤,往来其閒,素娥十馀人,舞笑于广庭大树下,乐音嘈杂清丽,上皇归,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曲。」《逸史》云:「罗公远中秋侍明皇宫中玩月,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银桥,与帝升桥,寒气侵人,遂至月宫,女仙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上问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记其音,归作霓裳羽衣曲。」
典故
三月忘味
  
忘味三月
 
忘肉味
  
闻韶三月
 
闻韶忘味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0~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简释

忘味:指许久未吃过味美食物。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人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闻韶:喻听到或看到极美妙、极向往的音乐或事物。南朝梁张率《楚王吟》:“不惜同从理,但使一闻韶。”

闻韶忘味:亦指对事物喜爱到人迷的地步。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选来三月食无盐。”


例句

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昭。 李咸用 览文僧卷

欲知忘味处,共仰在齐人。 窦庠 奉和王侍郎春日喜李侍郎崔给谏张舍人韦谏议见访因命觞观乐之什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胡曾 朝歌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韩愈 送惠师

典故 
桑榆日月侵
 
桑榆晚
  
桑榆迫
 

《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注》:「言齐光在桑榆树上。」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南齐·王元长(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唐·李善注:「桑榆,日所入也。」

例句

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 储光羲 秦中守岁

桑榆日及景,物色盈高冈。 乔知之 定情篇

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

日落桑榆下,寒生松柏中。 崔融 韦长史挽词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常建 太公哀晚遇

骎骎移岁月,冉冉近桑榆。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松菊寒香三径晚,桑榆烟景两淮秋。 牟融 沈尚书林亭夜宴

东园松菊存遗业,晚景桑榆乐旧游。 牟融 题山庄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梢梢新月偃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二〈南溪始泛三首〉
〈南溪始泛三首〉其一:「榜舟南山下【榜舟南溪上】,上上不得返。幽事随去多【幽寻事随去】,孰能量近远。阴沈过连树,藏昂抵横阪。石粗肆磨砺,波恶厌牵挽。或倚偏岸渔,竟就平洲饭。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馀年懔无几,休日怆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非由取高謇】。」
典故
月人共僚
 
舒窈窕


《毛诗正义》卷七之一〈国风·陈风·月出〉~255~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汉·毛亨传:「僚,好貌,舒迟也,窈纠舒之姿也。」唐·孔颖达疏:「言月之初出,其光皎然而白兮,以兴妇人白晢其色亦皎然而白兮,非徒面色白晢,又是佼好之人,其形貌僚然而好兮。」
典故
下了珠帘,玲珑看月
 
水晶帘不下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永嘉真觉禅师·證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證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谁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典故
桃花扇底风
 
杨柳楼心月


《全宋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典故
天地一沙鸥
 
月涌大江流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飘零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天外一沙鸥】。
《漢語大詞典》:日兄
古代以日比喻帝王,故帝王之弟、妹称帝王为“日兄”。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云安公主 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
分類:帝王称帝
《漢語大詞典》:月姊
(1).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 嫦娥 。 唐 李商隐 《水天闲话旧事》诗:“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宋 范成大 《次韵即席》:“月姊有情难独夜,天孙无赖早斜河。” 白炎 《游仙》诗之二:“悔从月姊偷灵药,终让花王冠牡丹。”
(2).借指月亮。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安得人今同月姊,关山从未隔明粧。”
《漢語大詞典》:忘味
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汉 班固 《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忘味, 孔丘 留滞不虚;三日绕梁, 韩娥 餘音是实。”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
《漢語大詞典》:闻韶(聞韶)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敷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漢語大詞典》:桑榆景
见“ 桑榆之景 ”。
《漢語大詞典》:桑榆之景
指晚年时光。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虽迫桑榆之景,犹倾葵藿之心。” 宋 苏轼 《定州谢到任表》:“渐还鱼鸟之乡,以毕桑榆之景。”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吾辈风烛餘年,正足自娱桑榆之景,岂堪以粉黛重自斧斲耶。”亦省作“ 桑榆景 ”。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把桑榆景,倚靠也,谁知有夫就不认家。”参见“ 桑榆 ”。
《漢語大詞典》:榆景
“桑榆晚景”之省。比喻晚年。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榆景身安,惟爱一经教子。” 明朱鼎《玉镜台记·闺思》:“保祐我姑嫜鹤算童颜,松柏南山,榆景身康健。”
分類:晚年
《國語辭典》:水中捉月  拼音:shuǐ zhōng zhuō yuè
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宋。夏元鼎 沁园春。太极才分词:「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也作「海中捞月」。
《國語辭典》:水中捞月(水中撈月)  拼音:shuǐ zhōng lāo yuè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五钱银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也作「海中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