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言移曾母
 
慈母疑
  
投杼疑
   
曾家机
 
曾母投杼
 
谤言三至
 
谗言三及
 
谗言三至

相关人物
曾参


《战国策》卷四〈秦策·秦武王谓甘茂〉~50~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简释

投杼:指流言可畏。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谗言三及:喻受谗言诬陷。唐李白《答三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例句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李端 杂歌

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 沈佺期 枉系二首之一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二首之一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钱起 送李明府去官

典故
曾参
 
曾子

相关人物
曾参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例句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姚合 送王龟处士

既有曾参行,仍兼君子儒。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杜甫 又示宗武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白居易 慈乌夜啼

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耿湋 题孝子陵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国语辞典》:曾参(曾参)  拼音:zēng shēn
人名。(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时鲁国武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曾点之子,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传《大学》为其所述;又作《孝经》,以其学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后世尊称为「宗圣」、「曾子」。
《分类字锦》:自比曾参(自比曾参)
齐书徐伯珍传早丧妻晚不复重娶自比曾参
分类:夫妇
《國語辭典》:曾参杀人(曾參殺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 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也作「曾母投杼」。
分類:流言可畏
《漢語大詞典》:颜曾(顔曾)
孔子 弟子 颜回 和 曾参 的并称。朱子语类卷六四:“又问:‘ 颜 曾 以下皆是致曲?’曰:‘ 颜子 体段已具, 曾子 却是致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百尺翠云巔,仰见宸题金匾,素王端拱, 颜 曾 四座冠冕。”
《漢語大詞典》:孔曾
孔子 与其弟子 曾参 的并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自序》:“推 武 周 达孝之源,究天地明察之理,故能心契 孔 曾 ,权衡醇驳也。”
《漢語大詞典》:闵参(閔參)
孔子 弟子 闵子骞 、 曾参 的并称。两人以孝行著称。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承亲,孝齐 閔 参 。”
《国语辞典》:曾子  拼音:zēng zǐ
后世对曾参的敬称。参见「曾参」条。
《国语辞典》:子舆(子舆)  拼音:zǐ yú
1.孔子弟子。曾参的字。参见「曾参」条。
2.战国时邹国人孟轲的字。参见「孟轲」条。
《漢語大詞典》:曾闵(曾閔)
曾参 与 闵损 ( 闵子骞 )的并称。皆 孔子 弟子,以有孝行著称。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孝于二亲,养色寧意,蒸蒸雍雍,虽 曾 、 閔 、 颜 、 莱 ,无以尚也。”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昔公孝父母,行与 曾閔 儔。”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守海盐主簿王顼妻墓志铭》:“且夫人事亲尽孝,可侔於 曾 閔 。”
《漢語大詞典》:曾颜(曾顔)
曾参 和 颜回 的并称。皆 孔子 弟子,以德行著称。 唐 王维 《为人祭李舍人文》:“行比 曾 颜 ,才兼文史。”
《國語辭典》:蒸藜  拼音:zhēng lí
1.蒸煮藜菜。唐。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百姓、民众。《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将士,抚慰蒸藜。」也作「烝黎」。
《漢語大詞典》:曾史
曾参 和 史鰌 的并称。古代视为仁与义的典型人物。庄子·胠箧:“削 曾 史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 成玄英 疏:“ 曾参 至孝, 史鱼 忠直。”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颜冉 龙翰凤雏, 曾史 兰薰雪白。”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或三德不振,而揄扬过乎 曾 史 。”
《漢語大詞典》:参骞(參騫)
孔子 的学生 曾参 和 闵子骞 的并称。《隶续·汉安长陈君阁道碑》:“ 陈 君……清过 夷 齐 ,行同 参 騫 ,以身率下,非礼不言。”
《國語辭典》:投杼  拼音:tóu zhù
杼,织布机上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见《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國語辭典》:投梭  拼音:tóu suō
1.晋朝谢鲲调戏邻家的女子,却被投掷织布机上的梭子打落了两颗牙齿。典出《晋书。卷四九。谢鲲传》。比喻拒绝淫荡之事。也作「投梭之拒」、「投梭折齿」。
2.比喻轻便快捷。宋。苏轼〈百步洪〉诗二首之一:「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國語辭典》:投梭折齿(投梭折齒)  拼音:tóu suō zhé chǐ
女子拒绝男子调戏。参见「投梭」条。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六。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于城隅,又贻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