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改朔
(1).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则世閒无不信道之民也。”
(2).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扶携夫妇出兵间,改朔移朝至今活。” 邹鲁 《四川光复》:“乃知革命党有所别于异姓改朔者矣。”
《漢語大詞典》:更元
更改年号。史记·历书:“至 孝文 时, 鲁 人 公孙臣 以终始五德上书,言 汉 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
分類:更改年号
《漢語大詞典》:迁日(遷日)
更改日期。宋书·武帝纪中:“将拜,值四废日,佐史 郑鲜之 、 褚叔度 、 王弘 、 傅亮 白迁日,不许。”《宋书·礼志三》:“今在孟春,郊时未过,值雨迁日,於礼无违。”
分類:更改日期
《國語辭典》:改判  拼音:gǎi pàn
法官或竞赛裁判更改原先所作的判决。如:「由于新事證的出现,洗清被告的冤情,法官改判无罪。」「原已判定安全上垒的球员,对方教练提出抗议,后经重播辅助判决,改判回垒不及遭触杀出局。」
《漢語大詞典》:易号(易號)
帝王更改年号。汉书·天文志:“其六月甲子, 夏贺良 等建言当改元易号,增漏刻。”
《國語辭典》:易字  拼音:yì zì
训诂学上指换别的字来解释本字字义。如天,显也,在上高显也。
《漢語大詞典》:改历(改曆)
更改正朔。史记·封禅书:“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曰:‘始 秦 得水德,今 汉 受之,推终始传,则 汉 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 文帝 乃召 公孙臣 ,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参见“ 改正 ”。
《國語辭典》:改正  拼音:gǎi zhèng
把谬误的改成正确的。《红楼梦》第四八回:「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此刻天下的大势,倘使不把读书人的路改正了,我就不敢说十年以后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收拭
(1).犹改正。 唐 温庭筠 《上裴相公启》:“收拭瑕疵,申明枉结。”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既示磨礲,宜加收拭。”
(2).指收回更改。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三年:“以致弹墨未乾,而收拭之旨已下。”
《国语辞典》:擅改  拼音:shàn gǎi
私自更改。如:「身分證上的资料不得擅改,以免触犯伪造文书罪。」
分类:私自更改
《國語辭典》:改动(改動)  拼音:gǎi dòng
更改变动。如:「这份企划案,经理改动了一些细节。」《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老爷要看著没甚么改动的,就交给他们细细儿的看看去罢。」
《漢語大詞典》:帖黄
贴黄。 唐 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 杨復恭 夺宰相权之失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於 崇禎 元年三月。”
《漢語大詞典》:沿改
沿袭和更改。新唐书·韦叔夏传:“ 武后 拜 洛 ,享明堂,凡所沿改,皆 叔夏 、 祝钦明 、 郭山惲 等所裁讨。”
分類:沿袭更改
《漢語大詞典》:改废(改廢)
更改废除。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梁启超 《〈立宪九年筹备案〉恭跋》:“盖新定一法律,皆所以规定人民之新权利新义务也;而凡新法律有改废旧法律之力,是又消灭人民之旧权利旧义务也。”
分類:更改废除
《國語辭典》:铁则(鐵則)  拼音:tiě zé
不可更改的规则。如:「这是做人的铁则,怎么可以随意更改?」
《漢語大詞典》:窜寄(竄寄)
更改并混入。新唐书·周墀传:“故宰相 德裕 ( 李德裕 )重定《元和实録》,窜寄它事,以广父功。”
分類:更改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