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强奸(強姦)  拼音:qiáng jiān
1.以强力胁迫,致使不能抗拒而奸淫。如:「强奸未遂」。
2.指强将自己的意见加于他人身上,使其无法抗拒,如:「强奸民意」。
《國語辭典》:武装(武裝)  拼音:wǔ zhuāng
1.军服、武器等装备。如:「全副武装」。
2.以物质的装备或心理的建设来加强。如:「一旦外侮入侵,全国人民都要武装起来。」
《漢語大詞典》:暴害
(1).以暴力侵害。 汉 刘向 说苑·贵德:“居不为垣墙,人莫能毁伤;行不从周卫,人莫能暴害。此君子之行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条书》:“暴害人民还自害,英雄何不早回头。”
(2).犹祸害。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今不征伐则暴害不息,不备则是以黎民委敌也。”
《国语辞典》:大尾  拼音:dà wěi
闽南方言。本指大条鱼,借指暴力帮派中的首要分子,或用以形容人强横霸道。
《國語辭典》:抢夺(搶奪)  拼音:qiǎng duó
用暴力的手段夺取。《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府中将吏大惊,欲待动手抢夺,早望见尘头大起,哨马报说钟司徒大兵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这一路的好汉,只要东西,不伤人;若是和他争论抢夺,他便是一刀一个。」
《漢語大詞典》:防暴
防止暴力或暴动:~术ㄧ~警察ㄧ~武器。
《漢語大詞典》:梃击(梃擊)
(1).持棍棒殴击。也泛指以暴力攻击。《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去矣与会党为伍》:“则无政府革命,直以平民之力,梃击王庭,锄刈豪右兼并之家。”
(2).指晚 明 三案之一的梃击案。 万历 四十三年(1615年), 张差 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 慈庆宫 ,打伤守门太监。被执后供系 郑贵妃 ( 神宗 宠妃)手下太监 庞保 、 刘成 引进。时人怀疑 郑贵妃 欲谋杀太子。 神宗 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颠奸徒为罪,杀 张差 于市,并毙 庞 、 刘 于内庭了案。史称“梃击”案。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参阅明史·神宗纪、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三案
《漢語大詞典》:威挟(威挾)
以暴力强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吾乡有日劫窃其妇之首饰,不得则威挟而力夺之,其终则卖其妻以供一博者矣。”
《国语辞典》:施暴  拼音:shī bào
使用暴力。如:「有任何纠纷都应该理性处理,绝不可对人施暴。」
分类:暴力
《國語辭典》:打夺(打奪)  拼音:dǎ duó
劫夺。《水浒传》第二二回:「今早宋江出去走了一遭回来,把我女儿杀了。老身结扭到县前。这唐二又把宋江打夺了去。」
分類:暴力抢夺
《漢語大詞典》:赤铁(赤鐵)
(1).烧红的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冢室悍甚,日以鞭箠从事,輒以赤铁烙胸乳。”
(2).指血与铁,比喻暴力。 清 秋瑾 《宝剑歌》:“千金市得寳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参见“ 赤铁主义 ”。
分類:暴力
《漢語大詞典》:赤铁主义(赤鐵主義)
旧指用暴力进行政治斗争的主张。 清 秋瑾 《宝刀歌》:“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
《國語辭典》:抢劫(搶劫)  拼音:qiǎng jié
用暴力手段强行掠夺财物。《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打听得是刘备之弟张飞,诈妆山贼,抢劫马匹去了。」《老残游记》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既无人帮助,又无枪火兵器。」
《國語辭典》:极权(極權)  拼音:jí quán
政治上的权力由个人或少数人绝对控制。如:「希特勒是典型的极权统治者。」
《漢語大詞典》:蛮功(蠻功)
谓用暴力强迫的办法。 茅盾 《子夜》十四:“﹝ 屠维岳 ﹞看见 阿祥 闲站在游廊前,就发令道:‘ 阿祥 ,你到草棚里把 张阿新 骗来!骗不动,就用蛮功。’”
《國語辭典》:闯进(闖進)  拼音:chuǎng jìn
没受到允许,而擅自冲进他人屋内。《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所以此番不能不见,倘若不见,他竟可以一直闯进签押房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