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暗示  拼音:àn shì
1.用间接、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意思。如:「如果主人看手表,就是暗示你应该告辞了。」
2.默为指示,使其服从,催眠家利用之以行其术。
《漢語大詞典》:隐示(隱示)
犹暗示。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又如驻 藏 使节,亦已采用 汉 人,凡此皆出自朝廷为地择人之权衡,亦隐示两族耦俱无猜之明效。” 林纾 《答蔡元培书》:“故辱公寓书,殷殷于 刘先生 之序跋,实隐示 明 清 标季各有遗民,其志均不可夺也。”
分類:暗示
《國語辭典》:禅机(禪機)  拼音:chán jī
禅师启悟弟子所用的技巧、言语,这类方法、言语,都超出逻辑的思惟范围,非一般人所知,所以后引喻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事情、对话。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红楼梦》第九二回:「你不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上嘴去的。」
《國語辭典》:隐语(隱語)  拼音:yǐn yǔ
隐射的言词。本义须经猜想推测才能得知。犹今之谜语。《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舍人不服,因曰:『臣愿复问朔隐语,不知,亦当榜。』」《三国演义》第七一回:「修曰:『此隐语耳。「黄绢」乃颜色之丝也,色傍加丝,是「绝」字。』」
《漢語大詞典》:歇后(歇後)
谓隐去句末之词,暗示其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彦谦 题 汉高 庙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虽是著题,然语皆歇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吴筠 曰:‘才胜 商山 四,文高竹林七。’ 骆宾王 曰:‘冰泮有衔芦。’ 卢照邻 曰:‘幽谷有绵蛮。’ 陈子昂 曰:‘衔杯且对 刘 。’ 高适 曰:‘归来 洛阳 无负郭。’ 李頎 曰:‘由来轻七尺。’ 唐彦谦 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此皆歇后。”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 渊明 诗:‘再喜见友于。’ 杜 亦用之。《到藎传》‘得毋假手於貽厥乎?’六朝用盍各、则百之语,皆歇后也。”
分類:歇后暗示
《國語辭典》:叫绝(叫絕)  拼音:jiào jué
表示赞叹、激赏。如:「拍案叫绝」。《老残游记》第二回:「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纲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國語辭典》:风示(風示)  拼音:fèng shì
宣告训示。《新五代史。卷六。唐明宗本纪》:「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國語辭典》:仙机(仙機)  拼音:xiān jī
神仙所透露的预言、暗示。《红楼梦》第九四回:「况且我听见说这块玉原有仙机,想来问得出来。」
《國語辭典》:示意  拼音:shì yì
以表情、动作或话语等传达意思。如:「他频频以目示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而微吟示意。」
《漢語大詞典》:隐句(隱句)
不直述本意而借它辞暗示的话。一称廋辞。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谢诗:“ 谢朓 《酬王晋安》诗:‘南中荣橘柚,寧知鸿鴈飞。’后人不解此句之妙。 晋安 即 闽泉州 也。‘南中荣橘柚’,即谚云‘树蛮不落叶’也。‘寧知鸿鴈飞’,即谚云‘鴈飞不到处’也。树不凋,鴈不到,本是瘴乡,乃以美言之。此是隐句之妙。”参见“ 廋辞 ”。
《國語辭典》:廋辞(廋辭)  拼音:sōu cí
隐语。《国语。晋语五》:「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也作「廋语」。
《國語辭典》:暗语(暗語)  拼音:àn yǔ
用作暗号的秘密语言。
《國語辭典》:默许(默許)  拼音:mò xǔ
不明说而心中暗暗赞同。宋。曾巩答葛蕴〉诗:「众中得子辞,默许非他人。」
《漢語大詞典》:被肘
战国策·秦策四:“ 智伯 出行水, 韩康子 御, 魏桓子 驂乘…… 魏桓子 肘 韩康子 , 康子 履 魏桓子 ,躡其踵,肘、足接於车上,而 智氏 分矣!”后以“被肘”形容受到牵掣或暗示。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琢磨晚觉 孟光 贤,畏我放言时被肘。”
《漢語大詞典》:瑟歌
论语·阳货:“ 孺悲 欲见 孔子 , 孔子 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之,使之闻之。”后谓把自己的不满暗示给对方为“瑟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輒駡,谓 马 强预人家事。初闻恶声尚在闺闥,渐近 马 居,以示瑟歌之意。”
《漢語大詞典》:想想
考虑。例如:让我想想。
思考一下。例如:想想他们的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像,设想,用祈使语气暗示惊讶。例如:想想看吧。
引起注意(如对某一观点)例如:想想我们的狼狈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