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寓令
奥援
窥度
窥视
暗杀
窥探
觇知
阴空
窃起
阻挠
幽疑
密访
暗斗
默赞
微迹
《漢語大詞典》:寓令
谓寄军令于内政,只在暗中加强军事力量。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至於 主父偃 乘七国併吞之后,将分裂而矫推恩; 管夷吾 当诸侯争夺之时,先诈力而行寓令,皆一时之权术也。”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若 齐 行寓令之法,以霸诸侯; 汉 用推恩之谋,以惩七国。施之今日,臣恐非宜。”参见“ 寄政 ”。
《漢語大詞典》:寄政
谓把军令寄寓在庶政之中。国语·齐语:“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韦昭 注:“寄,託也。匿军令,託于国政,若有征伐,邻国不知。”
分類:军令寄寓
《國語辭典》:奥援(奧援)  拼音:ào yuán
内援,通常又用以称有力而可靠的后援。《新唐书。卷一七四。李逢吉传》:「郑注得幸于王守澄,逢吉遣从子训赂注,结守澄为奥援,自是肆志无所惮。」
《漢語大詞典》:窥度(窺度,闚度)
(1).暗中图谋。 宋 叶适 《潼州府修城记》:“然民离於兵久而膂力积销弱,地离於兵久而预防益简薄,及姦豪窥度,则不足支仓猝有事之用。”
(2).猜测。 明 宋濂 《七儒解》:“沉鷙寡言,逆料事机翼然、规然、幽然、漆漆然、逮逮然、察察然、猎猎然,千变万化,不可窥度。”红楼梦第三四回:“那 焙茗 也是私心窥度,并未据实。”
闚度:窥伺揣度。《后汉书·刘玄传》:“唯名与器,圣人所重。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採珠,海内望此,有以闚度 汉 祚。”
《國語辭典》:窥视(窺視)  拼音:kuī shì
暗中偷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又须关著孝堂,勿令人窥视,泄了天机。」
《國語辭典》:暗杀(暗殺)  拼音:àn shā
趁人不备而杀害。如:「美国甘乃迪总统被人暗杀。」《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次早,慕政去找仲翔,说要用暗杀主意的话。」
《國語辭典》:窥探(窺探)  拼音:kuī tàn
1.暗中偷看、查探。《三国演义》第八回:「布大怒,潜入卓卧房窥探。时貂蝉起于窗下头;忽见窗外池中照一人影,极长大,头戴束发冠。」《隋唐演义》第五三回:「巡逻的道:『明是李密,假做采樵,窥探军情。』」
2.探究、察觉。如:「从这部电影的内容中,可以窥探出现代人心灵的空虚。」
《漢語大詞典》:觇知(覘知)
暗中了解。新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召豪桀千餘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 都支 覘知之,不设备。”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 寇準 从车驾在 澶渊 ,每夕与 杨亿 痛饮,謳歌谐謔,喧譁常达旦,上使人覘知之,喜曰:‘得渠如此,吾何忧矣。’” 徐兴业 《金瓯缺》第八章:“俺接伴 金 使往来,一直主张取道宁可纡远些,沿途更要防卫严密,不让 金 使觇知了直接的途径和我边防的虚实。”
分類:暗中了解
《國語辭典》:阴空(陰空)  拼音:yīn kōng
上天。《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祭吾时多是豆粽糍糕,阴空里一个乡霸。」《宋元戏文辑佚。陈巡检梅岭失妻》:「多是山间妖怪物,须来卜问阴空。」
《漢語大詞典》:窃起(竊起)
暗中行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江南讹传:“﹝ 许敬庵 ﹞恐有不逞辈,乘间窃起,为 吴 越 忧。”
《國語辭典》:阻挠(阻撓)  拼音:zǔ náo
故意妨碍、阻拦。《福惠全书。卷三○。庶政部。条陈兴革》:「虽或他有所不便,阴相阻挠,亦毅然行之。」
《漢語大詞典》:幽疑
暗中的怀疑。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范允谦》:“定盟旦誓,永焉不諼,沉恨幽疑,泮然涣释,两人可谓诚得死所矣。”
分類:暗中怀疑
《國語辭典》:密访(密訪)  拼音:mì fǎng
暗中探访或询问。《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乃遣人密访之,果邢知县之弟,号为『四承务』者。」《彭公案》第一五回:「李七侯到了内书房,遂向李壮士附耳,如此如此。这一只青布靴为證,可以前去密访,须用两个文武全才之人。」
分類:暗中访察
《国语辞典》:暗斗(暗斗)  拼音:àn dòu
暗中争斗、较劲。如:「明争暗斗」。
分类:暗中争斗
《漢語大詞典》:默赞(默贊)
暗中赞助。 明 唐顺之 《祭弓矢文》:“赖明灵之默赞,似有牖乎余衷。”
分類:暗中赞助
《漢語大詞典》:微迹
谓暗中追踪。 清 方苞 《潮州知府张君墓表》:“ 潮 有大豪戕亲迎者於路,而夺其妻,拒捕经年,君微迹而得之。”